【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发布时间:2023-12-31 07:14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萧衍可以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之所以说他成功,直接的证据就是他当了48年皇帝,本人也活到了86岁。这样的统治时间和这样的长寿,就算是在太平盛世时代都是极少的,何况在战乱不断的南北朝时期。

战乱不断的南北朝时期,当皇帝其实是一项风险极大的职业。所谓“枪打出头鸟”,皇帝自然就是“出头鸟”,而战乱时期各地军阀众多,朝廷中又是权臣当道。总之,战乱时代“枪”是非常多的,皇帝很难把皇位上坐得长久,非正常死亡也非常多,因此,很难有长寿的。

但是,萧衍这么成功,最后的结局却非常悲惨,竟然是饿死的。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萧衍剧照)

那么,明明萧衍建立了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安定帝国,为何最后竟然活活饿死呢?

一、萧衍赏罚不公让群臣不满。

萧衍能够当皇帝,首先是他南征北战,建立了巨大的功劳,并且具有了极强的实力。在这样的实力背景下,萧衍最终废杀南齐皇帝萧宝卷,拥立萧宝融为皇帝。萧宝融虽然是皇帝,但是其实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权力是集中在萧衍手中的。

不过,虽说如此,但如果没有沈约和范云的积极拥戴,萧衍也不会那么顺利地取代萧宝融当上皇帝。

可他当了皇帝以后,对沈约和范云并不好,不但没有重视他们,还把大权从他们的手中夺了过来。这样做,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也显得对功臣很刻薄。

但是,他对待自己的亲属,却非常纵容。他的六弟萧宏窝藏杀人凶手,他不但不予惩罚,而且还给他升官。以至于萧宏最后毫不收敛,甚至发生了与萧衍女儿“不伦”的事情。

还有他第二个儿子萧综。这个儿子的母亲吴淑媛本来是东昏侯的妃子。当萧衍杀掉东昏侯后,就把吴淑媛纳为己有,结果7个月就生了萧综(也就是说,萧综很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后来吴淑媛年老色衰,萧衍不再宠幸她,因此她怀恨在心,把这事告诉了萧综。由此,萧综开始恨萧衍,最后竟然叛逃到北魏。但是萧衍也没怎么处罚他。

萧衍纵容亲人作恶,对大臣则比较刻薄,这是他最后众叛亲离的原因之一。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萧综剧照)

二、萧衍醉心佛教,极大地破坏了国民经济。

萧衍刚当皇帝的时候,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而且也非常节约。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也就是说,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要盖两年。每天吃的东西也少,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喝一点粥。

但是晚年的时候,他这种作风变了。变了不是一般皇帝那样花天酒地,而是他醉心佛教。他曾经四次出家,每次都让大臣把国库里面的钱拿出来,把他赎回去,前后花了四亿钱。

萧衍这样做,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国库,让朝廷变得很穷困。更为严重的是,他这样做,为佛教大开绿灯。以至于全国各地到处都在花钱修佛寺,而且有大量的人口出家当和尚当尼姑,使得劳动力人口锐减,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萧衍剧照)

​三、萧衍不理朝政,致使全国失控。

萧衍晚年醉心佛教,因而不理朝政。这使得他不再像早年那样,能够掌控全国。全国各地的情况,他几乎都不再了解。

更为严重的是,当他醉心佛教以后,竟然用佛教的那一套办法来治理国家。比如说饶恕别人的罪过,比如说让全民吃素等等。显然,在皇权社会里,按照佛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是极为荒唐的。

萧衍因为乱政怠政,最后,当侯景打进来的时候,尽管他号令全国起来勤王。但是,那些诸侯们大都按兵不动,有很多甚至直接投奔了侯景,造成他的皇城很快被崩溃了。

历史上记下了侯景打进皇宫,见到萧衍时候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里,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当侯景见到萧衍时。萧衍问他,你为什么作乱?妻子儿女都在北方吗?侯景说,都被杀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投奔陛下您。萧衍又问,你过江的时候多少人?侯景说,千人。萧衍又问,你打进京城来多少人?侯景说,十万。萧衍又问,你现在呢?侯景说,全国各地都是我的了。萧衍说,你对朝廷很忠心,要管好自己的军队,不要让他们祸害百姓。

看看这个对话,有意思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其一,说明萧衍威信其实很高,到最后一刻,侯景都还怕他。其二,说明萧衍失败是因为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侯景渡江时才一千,到京城就十万了,说明各地的人马都加入了进去。其三,说明萧衍死到临头了,还在按在佛教“宽恕敌人”的办法来行事,他竟然还说侯景是忠臣。

最后,侯景把萧衍关在台城,给他的饮食也慢慢减少,最后发展到不给他吃喝。86岁高龄的老人,就这样在饥渴中去世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梁书》)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胜券在握的萧衍,为什么会被侯景偷袭成功?

公元548年,侯景正式从淮南起兵,宣布造反。

客观地说,侯景这种行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中,以淮南为根基挑战整个江南,在侯景之前的历史中还没有成功案例。

侯景久历战阵,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而侯景之所以会造反,主要是因为他主动制造了一场信任危机:侯景命人假冒东魏使者求见萧衍,说东魏想拿萧渊明(萧衍侄子,被慕容绍宗俘虏)换侯景,意在试探萧衍的反应。没想到萧衍一口答应,侯景见状只得硬着头皮造反。

景乃诈为邺中书,求以贞阳侯易景;上将许之。——《资治通鉴》·梁纪十七

但侯景也有倚仗,那就是南梁的皇族成员也开始与侯景眉来眼去了。在这种背景下,侯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一鼓作气拿下南梁都城。

南梁皇族为什么要吃里扒外地配合侯景呢?一切还要从梁武帝萧衍执政说起。

萧衍掌控南梁将近五十年,虽然他一直很尊重豪门士族,但由于他在位太长,所以萧氏皇族的权力也被扩张到了极限。在侯景投奔南梁的前后几年时间里,南梁中央和地方军政代表人物,几乎都是皇族成员。

皇族势力扩张的结果和危害,只要翻翻过去二百年的历史就能知道。萧衍不但博学,还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自然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萧衍无可奈何,只能走上这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

萧衍长寿还有一个极其恶劣的结果,那就是萧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抑制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力量,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萧纲。

在天下大乱时,太子会成为皇帝最好的助手之一;在天下承平时,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政敌,没有之一。

当天下承平时,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是朝堂上的主要矛盾:一个想继续统治,一个想赶快接班,其结果必然是父子反目骨肉相残,类似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萧衍就像后燕皇帝慕容垂那样,开始积极打压太子萧纲,并提拔其他皇族,以期达到与萧纲分庭抗礼、互相牵制的效果。

就算没有侯景叛乱,等萧衍去世,萧纲继位之后,面对在中央政府担任要职的皇族,面对分散在各地的皇族,萧纲能有什么办法呢?中央和地方的强势皇族手握大权,他们怎么可能乖乖听话呢?

侯景叛乱时,萧衍已经八十五岁了。这个年龄的老人,或许依然能够清晰判断局势,或许依然能够乾刚独断,但必须承认:他的精力、体力和智力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也会给人一种随时要归位的感觉。

面对这种局面,所有强势皇族都在不约而同地思考同一个问题:万一萧衍这个老家伙突然去世,我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有心染指皇位的野心家而言,他们早就处心积虑地开始布局了。

萧詧[chá]是昭明太子萧统(萧衍长子,早逝)的儿子,萧统去世之后,萧衍立三子萧纲为太子,却没有立萧统的儿子为太孙。

我认为:萧詧对此应该是有些不满的,而他的三叔(新太子)萧纲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萧詧对皇位自然会产生非分之想。后来,萧衍委任萧詧为雍州刺史,这更给了萧詧幻想的空间。要知道:萧衍就是以雍州刺史的身份起兵,夺了南齐的江山。

冬,十月,乙亥,以前东扬州刺史岳阳王詧为雍州刺史。上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纲,内常愧之,宠亚诸子,詧兄弟亦内怀不平。——《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萧詧抵达襄阳(雍州治所)之后,认为此处地理环境极佳,在乱世可以据此建功立业,故而一直用心经营襄阳。萧詧同时四处敛财,用以招募豪杰之士。没过多久,襄阳被萧詧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身边也拥有了数千文武兼备的人才。

詧以上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聚货财,折节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数千人。以襄阳形胜之地,梁业所基,遇乱可以图大功。乃克己为政,抚循士民,数施恩惠,延纳规谏,所部称治。——《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萧詧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却不是个例。萧衍的几个强势子侄,其实都有不安分的想法,但太子萧纲却无可奈何。

上年高,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纶为丹杨尹,湘东王绎在江州,武陵王纪在益州,皆权侔人主;太子纲恶之,常选精兵以卫东宫。——《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萧衍在起兵夺位前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就收养了弟弟萧宏的儿子萧正德为继子。但等到萧衍登基称帝之后,却在38岁的时候有了亲生儿子,就是长子萧统。

初,太子统之未生也,上养临川王宏之子正德为子。及太子统生,正德还本,赐爵西丰侯。——《资治通鉴》·梁纪五

有了亲生儿子,皇位当然要传给他。于是萧衍把养子萧正德还给了弟弟萧宏。但即便如此,萧正德也有了一层特殊的身份,他的父亲在南梁也是权倾朝野,所以萧正德的身份一直尊贵无比,拥有极大的权势。

为了保证自己高高在上,防止太子或自己的其他儿子抢班夺权,萧衍对萧正德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纵观历朝历代,拥有这种特殊待遇的强势亲王,很少有人能安分守己。萧正德在这种环境中产生不切实际的念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大多数人并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但他们也面临如何站队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站错队的危险度并不会比角逐皇权低。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南梁内外都充斥着一股压抑的氛围,没人有安全感,没人能置身事外。


在这种背景下,侯景出现了。

此时的侯景,更像是一位破局者和解套者。强势皇族希望侯景能打破这种危险的平衡,等待站队的人也希望各位强势皇族赶快开始PK。早一天乱起来,局势就会早一天明朗。

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

萧衍掌控国家长达半个世纪,为何最后众叛亲离,死的凄惨?

萧衍作为一代皇帝,统治了长达半个世纪,最后却众叛亲离,活活被饿死,主要有这几个原因造成。萧衍的赏罚不分明让众多群众心生怨念。大臣给皇帝做牛做马,除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是为了生存,为了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金银财富。所以大臣往往希望自己有一个赏罚分明的君主,我做对了事,立了大功,你要赏我,别人犯了大错,你要罚,这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朝廷的办事效率。

但是萧衍并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君王。萧衍对于自己的亲戚,非常的纵容,这往往会助长亲戚的嚣张气焰,不尊重其他大臣,出门跋扈,而对待自己的大臣,萧衍却又非常的苛刻,不容许他们犯错,犯一丁点错误往往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惹的众多大臣常常担心自己会肉头落地。

萧衍晚年沉迷于佛教,做了许多妨碍经济发展的事情。萧衍早年是是个尽心尽力治理国政的好皇帝,作风也是特别优秀,但不知为何,到了晚年,萧衍极度追求佛教,甚至出家四次,但是呢出家后又要让大臣拿国库里的钱把他赎出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次一亿,浪费了许多国库里的钱。无疑使得朝廷变得更穷。不仅如此,萧衍还大力鼓动那国库的钱大修特修佛教寺庙,逼迫百姓出家,使得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减少,从事务农的人变得更少了。

同时萧衍因晚年沉迷于佛教,所以不理政事,荒废政业。因为一门心思放在佛教身上,使得萧衍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关心,渐渐的失去了民心。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萧衍侯景之乱「萧衍能当半个世纪的皇帝为何轻易就被侯景给推翻了」》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十大排毒养颜花茶 这十种花茶让人更健康更美丽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性能超稳!新机官宣:9月7日,正式开售

下一篇:甲壳虫是什么动物类别 很多昆虫都属于甲壳虫的一种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