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发布时间:2023-12-29 00:05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作者:寒萧瑟

摘要:Nature证实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流感病毒作比较。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5月16日,顶刊Nature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首次在体内模型中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减弱提供了全面证据。研究发现,与早期流行的新冠毒株相比,奥密克戎BA.1和BA.2变异株(下简称BA.1和BA.2)感染小鼠或仓鼠肺的能力有限,疾病严重程度显著降低。同时,目前的几种治疗型单克隆抗体及抗病毒化合物均可有效地抑制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事实上,在相关实验研究陆续出炉之前,真实世界感染数据已为奥密克戎的毒力下降提供了证明。最直接的是“噬肺性”减弱,“新冠感染”与“引发肺炎”之间已不再具有高度关联。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奥密克戎”与“流感病毒”作比较,它会是另一个“流感”吗? 呼吸道中的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此次研究由日本和美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数十位科学家共同完成,通讯作者之一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病毒学家Yoshihiro Kawaoka。实验选取了从日本分离出的BA.2变异株,并分别感染了小鼠和仓鼠。与小鼠相比,仓鼠更接近人体的代谢情况。

研究显示,感染BA.1和BA.2的小鼠和仓鼠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体重下降。两个关于肺功能的指标,气道狭窄指数(PenH)和呼气峰值时间比率(Rpef),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对小鼠肺部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后发现,与感染贝塔变异株相比,BA.1和BA.2在肺中的传染能力明显下降,只能诱导有限的肺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在人源化k18-hACE2转基因小鼠(一种更易感的小鼠)中进行实验,发现相似的感染剂量下,感染BA.1和BA.2:呼吸道中感染性病毒的滴度比感染原始毒株低270-830倍,同时肺和鼻中的病毒RNA水平也显示出了类似的下降。肺部的大多数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原始毒株感染。

对感染的仓鼠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对比早期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仓鼠肺部仅出现了非常轻微的异常,相当于“轻微肺炎”,同时有一半的仓鼠没有发展为肺部感染。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再使用更敏感的仓鼠模型进行评估,当其处于“体重减轻10%,5天后100%死亡”的原始毒株感染剂量下:感染BA.1和BA.2存活率分别达到75%和100%,BA.1感染后肺中的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感染低10000倍。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BA.1与BA.2致病力发生了显著减弱,BA.2在下呼吸道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 目前的治疗药物依旧有效 研究者还评估了疫苗接种,或联合突破性感染者的血清对BA.2活病毒的中和活性(FRNT)。

结果发现,接种三剂mRNA疫苗1个月后,对奥密克戎家族的中和活性要显著低于对德尔塔毒株和原始毒株,几何平均滴度FRNT50相差2.8至6.6倍。

奥米克尔毒力下降,会变成“流感”吗? 乐观人士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到来为人类重新迈入正常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病毒不会凭空消失,人们不得不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特效药、感染后获得的自身免疫力等,来抵御病毒威胁。而在此期间,病毒毒力的降低有助于减少人类所需付出的健康代价。但这条路如今看来并不平坦。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小编表示,新冠病毒2年内已经在约10个左右的物种中发现了,这可能表明它跨种的频率是同类病毒的上千倍,我们需要加强对新冠病毒跨种传播的相关研究。”

最新研究:BA.2 毒力弱于原始毒株

Nature这篇最新研究来自东京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著名病毒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Yoshihiro Kawaoka,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在体内评估抗病毒疗法(包括小分子药物以及抗体)对 BA.2 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人员选取了在日本分离的 BA.2 活病毒感染人源化 k18-hACE2 小鼠和仓鼠,结果发现,在感染同样剂量的病毒后,BA.2 和 BA.1 感染小鼠肺中和鼻中的感染性病毒滴度显著低于新冠原始毒株感染(p

这一金标准结果证实了 Omicron 的毒力确实低于原始野生型。而 BA.2 和 BA.1 感染后在肺和鼻中产生的病毒滴度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图源:参考文献 1

PCR 病毒载量检测显示, BA.2 和 BA.1 感染后的小鼠在肺和鼻中的病毒载量都低于新冠原始毒株,尤其在肺中显著低于 新冠原始毒株(p

「接种」了同样剂量的病毒后,感染 BA.2 和 BA.1 仓鼠鼻中和肺中检测到的病毒滴度均低于原始毒株,尤其肺中降低更为明显,感染 BA.2 仓鼠鼻中检测到的病毒滴度略低于 BA.1——实际上,BA.2 感染仓鼠有一半没有发展成肺部感染。

研究进一步发现,原始毒株,BA.2 和 BA.1 感染后的血清缺乏交叉中和——这与在真实世界人类感染不同新冠突变株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图源:参考文献 1

研究还评估了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原始毒株、Delta 以及三种 Omicron 突变病毒 BA.1、BA.1.1、BA.2 的活病毒中和活性(FRNT),结果发现,3 剂辉瑞/BioNTech 新冠疫苗 BNT162b2 接种后 14 天,对 BA.1 和 BA.2 的中和活性显著低于原始毒株。不过,在接种 1 个月后,对 BA.2 的中和滴度 FRNT50 从 631 上升到 2029。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图源:参考文献 1

此外,研究人员对病毒感染仓鼠进行了抗体治疗,结果发现 REGN10987/REGN10933(再生元 REGEN-COV),COV2-2196/COV2-2130(阿斯利康 AZD7442)和 S309(一种 SARS 康复者抗体)对 BA.2 感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在抗病毒药物方面, 默沙东的 Molnupiravir、辉瑞 Paxlovid 中主要成分 Nirmatrelvir 和新蛋白酶抑制剂 S-217622 均可以在肺中完全抑制病毒,其中 S-217622 可以显著抑制鼻中病毒复制。

新冠突变株,会越变越弱吗?

多项实验室研究和真实世界情况都在验证,与原始毒株和此前多种突变株相比,Omicron 是一种传播力更强,而致病力更低的突变株。

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的突变会越变越温和?

一些观点认为,随着新冠的持续突变,新的变体越来越像流感,或成为一种季节性、地方性的疾病。然而,一篇发表于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的评论文章提出了反对观点。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来自牛津大学和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三名科学家认为,Omicron 的严重程度较低是一个巧合,持续快速的抗原进化(antigenic evolution)可能会带来新的变体,这些变体可能会出现免疫逃逸并导致严重的疾病。

长久以来,有不少人认为,病毒会出于持续传播的目的而削弱致病性/致命性,进化得更加温和。而这篇评论文章提出,与承受强大进化压力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不同,病毒的毒力通常只是一种进化的「副产品」。

病毒进化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能力,而这也可能会导致毒力的上升。例如通过提高病毒载量促进传播,依然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科学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展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左图为未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中图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24小时后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右图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48小时后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视觉中国/图)

截至2022年5月21日,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5.2亿,死亡人数也超过627万。5月12日,朝鲜首次报道新冠病毒病例,预计感染人数已超过朝鲜总人口的10%。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多地也因为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反复暴发疫情,导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5月中旬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正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且主流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减弱,传染性变强,致使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在学术界,一般根据基因突变的遗传关系来确定病毒的系统发育谱系,然后根据系统发育谱系给病毒变异株命名,如在2020年10-12月首先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株,在南非发现的B.1.351变异株,在巴西发现的P.1变异株,以及在印度发现的B.1.617变异株。由于字母加数字的命名法难以记忆,媒体往往喜欢用地名替代这种科学命名法,但是这势必容易造成对所涉国家或地区的误解和歧视。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用希腊字母对这些病毒变异株进行通俗命名,比如将B.1.1.7、B.1.351、P.1和B.1.617.2变异株分别命名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和德尔塔(Delta),之后出现的变异株均按这种命名法。

相对而言,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更强,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变异株。截至2022年3月31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188个国家被发现,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变异株,占2022年2月23日至3月24日提交序列的99.7%。2022年1月,全球 健康 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克里斯多夫·默里(Christopher Murray)教授在《柳叶刀》杂志撰文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将感染全球超过50%的人口。在2021年12月中旬登陆中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中国多地引发较大规模的疫情,其中上海感染者累计已超过60万人。
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重症率、住院率、入住ICU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均大幅降低或减少。相反,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则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表现出比感染早期变异株的患者更轻微的症状。

除了临床观察结果之外,为了进一步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科学家一般选择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试验进行。

2022年1月,《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香港大学和海南医科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观察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复制效率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降低3.4~4.2倍,相应地,阿尔法、贝塔和德尔塔变异株复制效率与原始毒株相当或更高。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细胞中检测到的传染性病毒滴度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原始毒株降低100~500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转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该转基因小鼠表达了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这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鼻内攻毒试验显示,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小鼠体内鼻细胞和肺上皮细胞的复制效率同样大幅降低。从小鼠感染后的症状来看,与原始毒株和其他常见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小鼠体重减轻幅度显著减少,发病时间明显推迟,存活率大幅提高。

在同一天,《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著名病毒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致病性减弱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香港大学的研究类似,河冈义裕团队利用表达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转基因小鼠和仓鼠作为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与贝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实验动物体重减轻幅度很小,鼻甲和肺部的病毒复制水平和可传染性病毒滴度都大幅降低,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变弱。

2022年5月16日,河冈义裕团队再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同样采用表达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转基因小鼠和仓鼠作为动物模型,这次重点评估了奥密克戎三个子变异株特别是BA.2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无论是转基因小鼠还是仓鼠,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实验动物的肺脏或鼻甲病毒滴度和病毒载量均显著降低。具体来说,BA.2和BA.1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相当,但是它们的致病性都显著低于原始毒株,这项研究也是首次在体内证实BA.2子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

研究人员还评价了已批准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单克隆抗体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对BA.2的治疗效果,其中一些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A.2在仓鼠肺部的复制,而他们之前的研究显示这些抗体对BA.1基本无效;另外,三种抗病毒口服药均能有效抑制BA.2在仓鼠肺部的复制,而且有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S-217622抗病毒药物还能抑制BA.2在鼻细胞中的复制,有望成为另一款疗效显著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
如果说致病性变弱勉强算一个好消息的话,那么传染性变强则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带给人类的一个坏消息。有研究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础繁殖数(R0)可达8-10,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3倍,仅次于传染性极强的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和水痘。致病性变弱无疑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变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为病毒感染留出了大量的时间,也让疫情防控难度大幅增加。除此之外,奥密克戎变异株依靠基因突变获得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感染病毒获得的免疫防线,奥密克戎变异株都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据丹麦一项涉及近1.2万个家庭的研究显示,在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6-3.7倍,而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两种变异株之间的传染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在再感染率大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10倍。据2022年5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涉及360万名南非新冠感染者的监测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再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其中近84%的三次或更多次再感染风险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

奥密克戎变异株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主要体现在能躲避各类中和抗体的攻击。据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22年2月发表在《细胞》杂志的研究论文显示,接受三剂疫苗的接种者或新冠康复者血清的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作用大幅减弱,这些康复者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阿尔法变异株、贝塔变异株、伽玛变异株或德尔塔变异株。不过,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康复者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滴度仍然较为可观。

相对而言,接种第三剂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可比接种第二剂后的提高30倍以上,说明加强免疫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早期数据表明,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两次疫苗接种只能提供30%至40%的感染保护和约70%的住院保护,而第三剂疫苗加强免疫则可将抗感染的有效性提高到75%左右,重症保护率则可提高到88%。因此,加强接种仍然是对付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有效方法。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

奥密克戎对哪些人危害大?奥密克戎病毒有何特点?

奥密克戎对小朋友和老年人的危害最大,对普通成年人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奥密克戎本身已经发生了不同变异,同时也具有着更小的致病性。与此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会变得更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我们防控奥密克戎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强。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来说,即便奥密克戎一直客观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根本就没有把奥密克戎当回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内经常会出现输入性病例的主要原因。虽然奥密克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夸张,但我们一定不能把奥密克戎当成大号流感来看待。

奥密克戎对小朋友和老年人的危害最大。

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如果和最原始的新冠病毒做比较的话,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其实非常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只不过是轻症患者,甚至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原因。但对于小朋友和老年人来讲,因为小朋友和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力比较弱,有些老年人也有着各种基础疾病,在被感染了奥密克戎之后,奥密克戎可能会对这两个人群产生一系列的伤害。

奥密克戎的特点主要是致病性和传染性的问题。

奥密克戎得致病性要比原始的新冠病毒小很多,所以奥密克戎的很多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与此同时,奥密克戎具有了更强的传染性,有些奥密克戎的分支的传播能力是新冠病毒的32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想有效防控奥密克戎的话,我们就需要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核酸检测。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各个地方的疫情防控措施,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主动拒绝到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去解决。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奥密克戎毒力减弱病毒滴度比原始毒株低百余倍》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晒太阳的最佳部位 这几个部位多晒太阳对身体好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儿肝损害病因,who谈不明病因儿童肝炎

下一篇:鹅的祖先是什么动物?带头瘤的鹅由鸿雁驯化而来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