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3-12-12 03:11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北魏拓跋鲜卑应该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崛起的北方异族了,但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基本都是短命的,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兴与亡之间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应该是孝文帝的迁都。孝文帝是冯太后一手带大的,冯太后原是汉人,在扶养过程中肯定学习了不少汉文化。据史书记载,孝文帝经常手不释卷,读书种类涉猎甚广,老庄经典更是信手拈来。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书都是孝文亲手撰写,一气呵成,不改一字,孝文帝对汉文化的向往可见一斑。

所以太和十八年孝文帝决定南迁,把国都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但是少数民族在北方待习惯了,都不愿意南迁。于是孝文帝就决定大举南伐,等大兵到了洛阳,连日大雨倾盆,本来就不愿意打仗的北魏大臣们纷纷劝说不要继续往南伐了,不要打仗了,咱们还是回去吧。这样一来正中孝文帝下怀,孝文帝郑重地说,大兵一动,无功而返,有损威严,如果不南伐那就迁都,把都城迁到洛阳。尽管大家不乐意迁都,但一想到可以免受打仗之苦,也就勉强同意了。

强扭的瓜不甜,勉强留下来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回去,但都被孝文帝给怼回去了。举两个例子

第一件,孝文帝的舅舅在北方旧都去世了,有人劝孝文帝回去戴孝,被孝文帝给拒绝了,理由是不能因为给舅舅尽小孝而耽误了迁都的大孝,于是派太子回去尽孝以示抚慰。

第二件,广川王死了,比他早死的王妃埋在北方的旧都,现在广川王死在了洛阳,要把他带回到旧都与王妃合葬。孝文帝下令,不许,从今以后如果男的先死埋在旧都的,女的后死可以合葬在北。女的先死埋在旧都的,男的后死不能迁到北方合葬,而应就地葬在洛阳。原则是就尊不就卑,就南不就北。

被怼了几次后的贵族们还是不死心,甚至撺掇太子反叛执意北归,幸亏发现及时,被孝文帝及时制止了。如果太子北逃成功,肯定会造成北魏的重大分裂。因为北魏有一个传统,皇帝外出打仗,太子留守监国。如果太子回到平城,那么按照传统,孝文帝就是在外打仗,太子就是留守监国,迁都之实也就不攻自破了。

孝文帝迁都后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主要有这么几项,一是改姓,王室不再姓拓跋了,改姓元,其他贵族也要跟着改成汉族的姓。二是语言,朝堂上不准再说蛮语了,三十岁以上的,年龄大了不好改的也就算了,三十岁以下的再说蛮语就要免官。三是通婚,鼓励王室和贵族跟汉族通婚,而且必须是正房。四是重用汉人,以前也用汉人,但大多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南迁以后汉人常据要职,参与军国大事。

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北魏汉化很快,到了北魏末期好多贵族都会吟诗作赋工于书画了,早期的少数民族的彪悍已经荡然无存。同时由于南迁,使北方重镇丧失了往日的辉煌,一些不甘落寞的军人开始起来造反,酿成了后来的北方六镇的反叛,造成了严重的内部分裂,尔朱荣就是在平定六镇反叛的过程中崛起的,然后又有了高欢和宇文泰,北魏最终被北周和北齐瓜分。

孝文帝南迁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南迁后的汉化也是很彻底的。但是汉化后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反而因此而埋下了祸根,造成了最后的灭亡?

我们都知道,元朝之所以短命是因为入主中原后没有被汉化,还是照着草原上那一套来,所以才来去匆匆。清朝之所以能够以少数民族的身份执政两百多年,是因为汉化比较彻底。但是为什么北魏却不行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北魏的迅速衰亡并不是因为汉化所致,可以断定即使没有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北魏的衰亡也是可以预见的。原因是北魏兴起的同时,也开始走向腐败。是腐败导致了分裂,而不是汉化。最终统一北方的北周也是汉化很彻底的,隋朝取代北周后完成南北统一,唐朝取代隋朝更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北魏的汉化其实是成功的,但功成不必在魏,而在唐。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对北魏来说是对的。在北魏初期建国时,一直压榨境内的其他民族,其中尤以压迫汉人最深。对于汉人的歧视,不仅局限在物质上的剥削和压迫,在文化上,也严禁族人学习汉人文化,因为北魏的歧视政策,汉人士卒也对北魏朝廷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致使北魏的统一一直得不到稳固,民族矛盾层出不群,汉人的反抗更加像星星之火一样无法扑灭。面对国内的乱局。如何能平息民族矛盾。化解仇怨。重建秩序,构建一个多民族共融的新王朝,成为了每一个北方统治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太和14年,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23岁开始亲政,他继承的王朝并不是一个太平盛世。汉族,鲜卑族之间的厮杀从未中断。汉人与鲜卑人更是水火不容。当务之急,如何弥补帝国内不可调和的分裂。

拓跋宏推行了五个政策进行改革。第一个政策就是推行汉化,革风易俗。为赢得汉人氏族的忠心,向天下诰示自己推行汉化的决心与意志。同时开始商讨迁都洛阳一事。

第二个举措就是禁用鲜卑与推行汉语汉字。一旦鲜卑人都学会了汉语,就能与汉人自由交流,交流多了,矛盾自然就小了,因此推行汉语乃是重中之重。

第三个举措则是禁穿胡服,改穿汉服。以表汉化的决心和意志!

第四个举措就是改鲜卑复姓,配以汉之单姓,经过汉化处理的姓氏,真正的鲜卑姓氏在拓跋宏的改革之后销声匿迹。以此化解民族矛盾,化解百年仇恨!

第五个举措则是大力推行胡汉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前四项的举措。几乎都是在为这最后一项做准备。两足在不断的通婚之中逐渐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北魏的江山,由此就可以坚如磐石,万古长存。

在拓跋宏的政策下。军事,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得到大幅增强。缓解了民族隔阂。中国北方也由此迎来了一段相对繁荣的时代,史称孝文帝中兴。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

一场充满争议的改革,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在当时是充满争议的,在如今学者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总的来讲,这次改革对于民族融合对于顺应历史趋势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北魏这个政权来说,这场改革加速了其灭亡,是弊大于利的。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政治方面:改革官制,重视门阀士族制度;改革了土地赋税制度,实行均田制与户调制;改革了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实行三长制。颁行俸禄制度。

在文化习俗方面:他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语,尊孔子等。

一、这些改革,有正面的作用:

这次改革使北方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改革使少数民族政权加速封建化,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速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总的来说,这一变革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少数民族政权用武力征服汉族,但是如果想要长久的统治汉族政权,就要顺应汉族更先进的文化和更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北魏政治经济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这一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潮流,为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国家重新走向大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但是这一变革也有其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变革损害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孝文帝坚决镇压才能继续实施改革,导致了鲜卑贵族内部的分裂,为之后北魏灭亡埋下隐患。

再者,孝文帝的改革是全盘的学习模仿,并没有扬弃,将汉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一些迂腐的落后的内容也学去了,尤其是对门阀士族制度的复兴,这是不适合当时的北魏政权的,这使得北魏政权迅速腐化。

这些负面的影响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感兴趣,还可以看看《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是什么峰?勃朗峰(海拔高4810米)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孕期宫颈为什么会变化,分娩后阴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下一篇:为什么鳗鱼去头还能动?鳗鱼去头还是活的吗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