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24 02:57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朴素的民间反盗墓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说到反盗墓,不少网友可能会想起秦陵、茂陵这些帝王贵族大墓上的机关,更厉害的,有的还会做成可活埋盗墓者的流沙大墓。这些墓的造价和成本极其高昂,对于民间来说,是不可能造这种墓来难不盗墓者的,也没有必要。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汉武帝茂陵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间在反盗墓方面就无所作为。事实上正相反,民间往往以朴素的智慧,保护自家坟墓不被盗掘,给先人一个安宁的地下空间。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通过一个考古发现,来说说民间实用有效的反盗墓手段。

2017年,河南鹤壁市境内的辛村遗址旁,探到了一处明朝时期家族墓葬群。

辛村遗址是民国时发现的一处先秦遗址,系西周时卫国贵族墓地。因为道路拓宽的需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进行文物勘探时,意外发现这处墓地。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

考古人员发掘了其中的第16号(M16)、第17号(M17)第18号(M18)三座墓。

其中第16号墓很特别,墓室是用成本很高的青条石砌成。石门框上刻绘有精美的人物、花鸟图案,墓室入口两侧石壁上,刻绘的则是卧冰求鲤、哭竹生笋、拾葚异器等传统的“二十四孝”图案。

最先引起考古人员注意的,是在封土清理时发现的龟形碎石层。此层位于墓室顶部,用大小不等的石块摆成龟形,其头部、四肢和背部分明,龟层直径大约1.5米。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龟形碎石层

在封土层中,还发现了一处用砖块摆成的龟造型。

考古人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龟墓”,龟头均朝向不远处的当地名河——淇河,这当有一定的民俗上原因,墓主应该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痴迷的人。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堆出龟形石

在清理墓葬走封土后,墓室暴露了出来。墓前门还有很厚的砖墙封堵,拆走砖大部后,石门才显露了出来。

考古人员准备打开墓门时,门根本推不动,封堵的异常严密。可是墓门上并没有上锁——从背后顶上了?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

1957年,在北京明定陵考古中,也曾发现这种现象,无法打开墓门,背后设置了反盗墓自来石。其原理是,封门时人在外,通过拐钉钥匙伸入门外,将自来石挪动到石门预留位位置,顶死石门。但是,辛村这墓并不是这样的,里面有栓石一样的东西,并不是从外面放置的。

怎么会这样?下葬后墓室内不会再有人的,蹊跷!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

门不可能自己从里面栓起来,肯定有特别的设计。

考古人员在墓的一侧终于发现了玄机,墓墙底部有一个猫狗洞,足够小个子的人爬进爬出。这种猫狗洞,本在过去农家门旁设置,供家里的猫狗鸡等进入。

考古人员恍然大悟,太狡猾了!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

原来,在下葬后安排一可靠的人,由狗洞钻进墓室,将石门从后面栓死,然后再钻出来,将狗洞封堵上。

发掘的三座墓都有这种狗洞设计。如此这般,盗墓者如果不是野蛮打碎石门,是根本推不开的。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墓室上的狗洞

因为狗洞设计在挺深的一侧底下,通过挖盗洞,即便找到了这个狗洞,由于空间操作太小,也钻进不去的。

可见造墓时,主家在反盗墓方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从民俗学上来说,在墓侧留置狗洞,还有二次葬的需要。如果是多人使用一个墓室,后死者下葬时,便能方便地从狗洞进入,将封门打开葬入。

从墓中发现有多具棺材的情况,这墓的狗洞是使用过的,有实际作用。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民居家宅上留的狗洞

此墓的设计,确实精明。在墓室上面用碎石摆成的龟层,其实也是反盗墓的需要的。

有那么多碎石,挖起来是很困难的,如果用盗墓利器洛阳铲来挖探,肯定不可以的。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盗墓行为的继续。

在封土中设置碎石层,也是中国民间造墓时常用的反盗手段。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碎石层

没有碎石,则会用碎砖瓦、碎瓷片什么的硬物。稍为有钱的人家,还会用一层又一层的完好碗碟平铺其上,形成一种“碗墓”。这种墓不只可以防盗,还可防止雨水渗透墓室,非常实用。

辛村龟村还使用了传统的糯米汁浇缝的手段,加固墓砖墙。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石门上图案

筑墓时,在工地上支一锅大锅熬,用旺旺的劈柴大火熬煮出粘性,然后拌入石灰浆中,形成一种“三合浆”,粘合效果比现代水泥沙浆还好。水泥浆易容裂开、变脆,而糯米浆绝对不会。

如此砌起来的墓墙相当牢固,希望通过拆砖,扒出盗洞几乎不可能,只有暴力破坏,用铁钎打凿,才能弄出盗洞。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

考古人员最后就是从一侧的狗洞,钻进了墓室的,从而打开墓的封门。进去后发现,门后面确实住了。

反盗墓考虑这么周密,这是谁的墓?

从第16号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知道墓主叫李慎初,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其父亲叫李沦,进士出身,曾在山西太原做过知县。

李沦墓也在这里,是第18号。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航拍

18号墓建造最为讲究,规格也最大。但很遗憾,被盗墓者光顾了。考古时看到,墓券顶上有一处大洞没有堵上,墓门竟然没有关上,往里面推开状。

推测,盗墓是熟人所为。李沦是当过“大官”的,估计墓中随葬不少了值钱的东西,让人上眼了。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考古人员试图进入墓室

第16号、17号墓完好无损,没有被盗过。

有一个现象还值得说说,三座墓内的尸体都早已腐烂成枯骨,但均发现了异常。

第18号墓主棺所在位置,并不是下葬时放置的原位,移动过,谁挪动了棺材?盗墓者?考古发现没有这种可能。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第18号墓开棺

第17号墓墓主是李沦的兄弟李泮,墓内有三具遗骸。其中一具遗骸“睡”在另一具遗骸上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棺材放在另一具棺材的上面。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考古人员钻狗洞

在中国过去民间传统葬俗中,不可能这么安置棺材。那是怎么回事情?

最后从墓墙内上发现很高的水渍线,看出了真相。原来,墓室位于6米深的地下,大量的地下水渗入墓室,把墓室变成了一处深水池,密封如箱子一样的棺材被积水浮了起来。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被积水淹没过的墓室

这样,第18号棺材离开了原位,如被人挪动过一样。而第17号墓中的两具棺材,由于材质不同,一重一轻,轻的棺材就浮到上面,最后落在重的棺材上面,形成了一具遗骸睡在另一具遗骸上面的异常情况。

在考古中,类似现象也曾发现过。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清乾隆皇帝裕地宫

考古人员在清理被盗过的、清东陵内乾隆皇帝裕陵地宫时,便曾发现棺材移位现场。乾隆笨重的棺材“走”下了棺床,将地宫封门死死顶住。当时考古人员很是惊奇,后来分析是地下水的作用。

但裕陵地宫内共葬有6具棺材,为什么不是其它棺材呢,有些事情确实很奇怪。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发掘现场,砖墙封门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几乎每个陵墓都会有个洞,墓室为何会有个“狗洞”?

那是因为最后关墓室的门是从里面顶上的,所以需要留一个洞洞给最后一个关石门的人钻出来,再把洞给封上,这样子的话,一般盗墓者是不能从外面推开墓门的。

墓葬文化

中国的墓葬文化源远久长,有身死魂不消之说,所以墓穴是死后的居所,一般会把墓主人生前一些看重的东西,或是珍宝陪葬,一些王侯将相、富贵人家会给自己的家族修建大型的墓园,并且设计非常多的机关来反盗墓,设计有完善的防盗墓机关。相比之下,普通百姓人家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珍宝器皿陪葬,但也有各种私家珍藏什么的,难保没有人心动想要来盗取,所以一般的墓穴也会有一些反盗墓的小技巧,除了保护陪葬品也是对尸骨的保护。而我们说的这个“狗洞”其实在墓葬文化中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二次葬的需要,就是要合葬,后死的人要下葬的时候才能从洞里进去打开石门。

陵墓旁的洞洞

在2017年的时候,河南境内的辛村就挖到一个家族墓群,为明朝时期,有三座墓穴,其中一座修建精美,采用高成本的青石修砌,墓主家族应该是一个非常爱好中华传统文化之人,墓顶采用碎石摆放成一只龟形,头脚分明,在清理之后发现封土层中也有砖块摆成的龟型,连同墓门前都有非常厚了的砖墙堵着,拆了之后才能看到墓门,但是从外面推不开,之前也曾有发现有相似的墓穴,是用钥匙从外伸进挪动石块来顶住石门预留的位置,达到推不开石门的目的。但这里不是这样的,是完全从里面封死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经过考古人员的观察,发现墓墙的底部有一个封住的小洞足够体型小的人爬着进出,才恍然大悟。在墓主人下葬之后,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从洞里爬进去,把石门从里面栓死,再从洞里爬出来,封死洞口,形成陵墓的一个完全封闭状态。

河南这三座墓都采用了这种“狗洞”设计,这样做的话,从外面若不强行打碎石门,是无法正常推开石门的,能有效防盗墓,你觉得这个设计还有什么用处呢?

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

考古人员在打开包拯的墓室发现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实?

包拯,北宋名臣,因廉洁奉公、铁面无私,敢于为老百姓伸冤,受到人们的尊敬,“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死后,人们将他当神明来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是黑面形象,亦有“包青天”之称。

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患病去世,时年64岁。包拯去世后,宋仁宗亲临吊唁,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长久以来,在影视剧的渲染下,人们只知包拯断案铁面无私,对他身后事就鲜为人知了。

然而,谁曾想象包拯死后连遗骨都难以保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1973年的春天,合肥一家企业在安徽市大兴集建石灰窑,便在《安徽日报》上刊登了一个通知,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里的包拯墓地迁走。

当时安徽省专业的考古人员比较缺乏,最终有关部门只能从省博物馆、市文化局以及包拯后裔中组成一个十几人组成的班子,抢救发掘工作即将开始。史书记载,包拯在开封去世后归葬于合肥大兴集,据说出殡下葬那天,合肥7个城门抬出了21口棺材,让人真假难辨。

横在考古小组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包拯墓地具体位置在哪里。这是一片墓地,究竟哪座是包拯的墓地,考古小组决定选择最小的墓地来发现,积累经验后再发掘其他墓地。从外形结构来看,就是一个低矮的坟冢。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座简陋寒酸的墓地让考古人员傻眼了,当大家打开墓室,发现里面是一口金丝楠木棺材,而且棺材底板两侧都安装着用于抬运的大铁环。这说明棺材主人身份尊贵,他是谁?

这座墓地并不是墓主人原葬墓,而是迁葬墓。同时,棺材杂乱的遗骨是两个人的,是原来墓地被盗后,有人匆忙将散乱的遗骨收集在起,重新入殓。关键线索是两块残破墓志铭上的字,“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和“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

毫无疑问,这座墓地就是包拯葬墓。那么,究竟谁盗掘了包拯墓地,又是谁将他重新收敛迁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得到了一个结果,包拯墓地可能在宋朝末年就遭到盗掘。当时宋金之间战火不断,包拯后人获悉先祖墓地被盗,于是仓促迁葬。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墓葬中的过洞,狗洞门设计》感兴趣,还可以看看《6000万亿光年外有什么?已知最远星系距地球134亿光年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感染者会感染吗,新冠病毒密接者的接触者

下一篇:内裤能用漂白水洗吗 漂白水的害处有哪些(化学物质)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