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发布时间:2023-09-05 02:56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纤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2米,诞生于680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带有扁平状的颈盾,但是它属于原始角龙类,所以颈盾非常短,长有鹦鹉状鸟喙嘴。

纤角龙的体型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纤角龙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只在1.8-2米左右,体重也只有200公斤,几乎只相当于现代的一只鸵鸟大小,体型类似于喇嘛角龙、阿纳拜斯龙、狼鼻龙等,在770多种目前已发现的恐龙中仅排名527位,也是北美少见的角龙科恐龙之一。

纤角龙的生活习性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纤角龙和大部分的其他角龙下目恐龙一样的,都是采用自己鹦鹉鸟喙状的嘴来啃食树叶,由于身材矮小,并且白垩纪大部分开花植物并没有太多,所以它大多数时候都只会以蕨类植物、松柏类植物或者是苏铁等为食,而这些基本上都是非常坚硬的,鹦鹉状鸟嘴能够帮助它们很快的切断根茎。

纤角龙的化石发现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纤角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巴纳姆布朗在1910年于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就埋藏于红鹿河谷的附近,被挖掘出来之后,发现其中缺乏了一块颅骨化石,不过幸运的是,在1947年第二次发现纤角龙化石的时候,完整度高达百分百,这一次则是由查尔斯·斯滕伯格发现的。并且之后还在不断的陆续发掘出纤角龙化石。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比如在1978年的美国怀俄明州的北方地区就发现了一具纤角龙化石,而在这之前的1942年也同样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了另一具纤角龙化石,据说这批化石还因此被命名为“蒙大拿角龙”。不过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纤角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居多,其次就是位于亚洲。

布拉达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18米,主要用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体型巨大,脖子和尾巴很长,背部长有特殊的鳞甲。拉布拉达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一共发现了3处。

拉布拉达龙的体型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拉布拉达龙在770多种已经发现的恐龙中,体型能够排到第70位,体长达到了18米,虽然不算蜥脚类恐龙的大个子,但是也比其他类别的恐龙要普遍大上不少,相当于一座小山,就算是火车车厢也需要一整节才能比得上,体型类似圆顶龙、难觅龙以及黄河巨龙等。

拉布拉达龙的外形特征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拉布拉达龙和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脖子和尾巴都格外的修长,占到了身体的大半部分,脑袋非常小,身体粗且短,看起来像是一个酒桶,并且它的四肢很粗壮,像是大象的腿一样呈现圆柱形,唯一比较特别的是,拉布拉达龙的身上还长有鳞甲,尤其是背部的最多,就像萨尔塔龙一样,并且它的鳞甲还带有很小的棱脊。

拉布拉达龙的化石发现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拉布拉达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阿根廷发现的,埋藏于艾伦地层中,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大概率是生存在白垩纪的末期的坎潘阶时期。正模标本中包含了四肢骨骼、背椎以及尾椎,而这些化石都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挖掘点,但都位于阿根廷境内。而选模化石中则包含的比较少,只有一块腓骨、一块胫骨,不过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并不来自于同一个体。

拉布拉达龙的种属关系

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

拉布拉达龙的部分化石是由理查德·莱德克发掘的,当时根据骨骼的尺寸将其归类为南方泰坦巨龙类恐龙,但是之后又重新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种属。直到冯·休尼进行命名的时候提出将其归入泰坦巨龙科,拉布拉达龙才一直被归入这一分类之中。拉布拉达龙的名字其实是按照阿根廷第二大港拉布拉达市进行命名的,这里的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的古生物化石。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纤角龙:北美小型植食性角龙(体长仅2米/嘴巴像鹦鹉)》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山西黄河岸发现一座4500年前石寨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墨西哥考古学家发现阴间路 实际是地下水道系统(炒作)

下一篇:正式官宣,中国男篮决战南苏丹开球时间敲定,CCTV5直播,球迷沸腾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