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发布时间:2024-01-13 03:00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国馆编辑部:

手机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1

前几天,看到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

浙江27岁二胎妈妈董冰,因为通宵玩手机,被发现猝死家中。

据董冰婆婆回忆,当时来到房间,想叫她起床吃早餐。

谁知喊了几声,竟一点反应也没有。走近一看,眼前的一幕差点让她吓瘫在地。

董冰全身僵硬,面无血色,侧躺在被窝里,眼睛还盯着手机。

而手机屏幕,就定格在淘宝页面上。

婆婆赶紧拨打120,尽管医生及时赶到,但董冰早已没有了心跳……

经法医鉴定,董冰属于通宵玩手机引起过度疲劳,突发心源性疾病而猝死。

得知妻子死讯,董冰丈夫泣不成声。

他说,董冰每天都要辛苦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没多少空闲时间。

等晚上孩子睡着后,才有时间玩手机。

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床上刷啊刷,逛淘宝、刷微博、朋友圈,甚至通宵不睡。

慢慢地,董冰开始对熬夜玩手机上了瘾,不看几个小时手机就睡不着,后来,还导致了经常性失眠。

就这样,一个27岁的年轻生命,因为手机成瘾丢了性命。

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从此没了妈,一部手机引起的悲剧,实在让人深思。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2

/手机成瘾,是一种“赌博式”陷阱/

如今,手机成瘾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我们早上睁眼做的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刷手机。

即使上洗手间,裤子已经解开了,发现手机没带,还是得先把裤子提起来,把手机拿到,才能安心拉屎。

随着手机上瘾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在百度百科都出现了一个叫“手机上瘾症”的词条。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那么,手机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人们都离不开呢?

前谷歌设计伦理师特里斯坦·哈里斯,揭示了其中的真相。

他说,现在的手机app里,设计者故意设置了一些“陷阱”,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患上“手机上瘾症”。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刷屏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给你推送新内容。

只要一直刷,就一直有,永远没有刷到底的时候。

“因为推送的随机性,你无法预测下一条是什么内容。”

就像赌博,人们不知道下次赢钱是什么时候,但人们知道,我早晚会赢。

当我们不停刷手机,新内容会给我们带来随机奖赏刺激,偶尔看到有趣的内容,就会想再刷下一次。

这时候,我们陷入了设计者的“陷阱”,根本不可能放下手机,只有不断刷更多的内容,才能保持快乐的持续获得。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3

/手机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除了内容本身的吸引,手机还给我们带来连接世界的感觉。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根本离不开手机,不是沉迷游戏,而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关注一些当时流行的东西,通过各种APP,看看世界发生的新鲜事。

那时的我有一种感觉,只要一天不看手机,就会被社会抛弃。

后来,我已经不满足于只看新闻这种“肤浅”的信息了,开始到各种知识分享软件,阅读一些干货,或者买一些付费的课程。

很快,手机里的“资讯”和“干货知识”,充斥了我的大脑。

我一度以为,只要通过手机,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价值的信息。

同时,还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比身边的人都牛逼了。

但现实却是,这些看似“有用”的信息,并没有给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任何改变。

大部分时候,早上在微博看的头条新闻,中午就会忘掉。

前一天看到的干货知识,即使当时犹如大脑开光,豁然开朗,但到了第二天,都会消失殆尽。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太短,通常只会在和朋友的闲聊中回想起一点点内容,变成屈指可数的谈资。

手机每天更新的海量信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也不能给我们提供真正的广阔视野,相反,还会限制我们看问题的深度。

当我们真正用心去探讨一件事物,就会发现,原来手机上那些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堆琐碎的跟风事物罢了。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4

/手机不离身,是对焦虑情绪的逃避/

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觉得手机最好玩。

不是放假,轻松的时候,相反,是压力最大,最忙的时候。

比如考试前,工作deadline前,哪怕我们滑动两下屏幕,都觉得身心舒畅。

在广州工作的石小姐,最近就沉迷上了玩手机,她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主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很快就被提升至管理岗位。

虽然工作量减少了,但压力和责任却成倍增长。

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感到十分焦虑,即使在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经常掏出手机刷几下。

她说:“我不是一个喜欢玩手机的人,对淘宝购物兴趣也不大,但不知道怎么,最近就老喜欢玩手机。”

后来,石小姐刻意在休息时间不碰手机,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变得更加心神不宁,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蔫。

美国斯泰森大学心理学教授克瑞斯特佛说过,“有些人手机成瘾,是一种逃避抑郁、焦虑的表现形式。”

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而手机,就是石小姐的寄托。

和用吸烟来缓解焦虑一样,有些人对手机的依赖,刻意慰藉内心的焦虑。当手指滑动或点击屏幕时,似乎所有的孤独,不安全感,以及烦恼都可以有所缓解。

可一旦放下手机,所有的焦虑都会成倍返还。

我们在手机里拖延的时刻,耗费的精神,都是为了逃避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虑驱动我们利用玩手机来饮鸩止渴,但每刷一次,我们就更焦虑一点。

这个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对手机彻底上瘾。当我们想要放下手机时,就会引发恐慌。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5

/手机社交依赖,源于真实关系恐惧/

作为通讯媒介,手机让现代人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

即使我们不刷微博,不玩游戏,不煲剧,但社交功能,依然是重中之重。

聊天软件的兴起,让社交格局发生变化,多少不善言辞的人,有了新的交流途径,多少说不出口的话,可以通过一条微信,一个表情表达。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逐渐弱化人们对真实关系的建立。

去年下半年,山西一位大学生小林,突然成了重度手机成瘾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10分钟没看手机,就会全身难受,心里堵得慌。

有时听到细微的声音,就会觉得是自己手机响了,手机放到口袋里轻微的摩擦,就会觉得是震动。

原来,那段时间他在暗恋一个女孩,但小林不是一个会表达情感的人,所以现实中的接触并不多。

加了对方微信后,小林开始发出攻势,不仅每天找对方聊天,还会敏感地捕捉对方释放的每一个信号,发出的任何一条微博、朋友圈等。

就这样,小李对手机产生了强大的依赖。

后来,小林表白被拒,手机成瘾自然不治而愈。

像小林这种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

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

在心理学上,这叫真实关系回避,它的本质,和对真实关系的渴望,是一样的。

但是,手机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太有限了。

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发展真实关系,还会把与人的距离,越拉越远。

最终,导致我们再也无法建立真正的真实关系。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6

/手机当伴侣,孤独的“自我满足”依恋/

和逃避真实关系相反,还有一种手机成瘾者,他们开朗外向,甚至善于与人交流,但繁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们身心疲惫,从而寻求一种不那么费力的满足关系。

关于手机成瘾,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回答。

如果花1999元,就能拥有一个漂亮又懂你的女朋友。如果花5288元,就能拥有一个成熟稳重、举止优雅的男朋友。如果我们可以像发朋友圈一样,熟练地游走于职场如果我们可以像玩游戏游戏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实里的人际关系,像点个赞那么简单。如果生活里发出的抱怨,像网上留言一样没有代价。那么,还有谁会沉迷手机?

我们人人都需要陪伴者,但现实却没有一个人,能像手机这样,只要你需要,它就在。

而且,你不需要跟它搞好关系,不用在乎你使用太久了,它不会不高兴,也不必担心它会疲劳。

这样的自我满足感,是最安全可控的。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曾提出,回避型的依恋模式不仅在临床中的比率较高,在今天,也是极为常见的现代人的依恋模式。

回避自己对依恋的需要,回避真实的人和人的关系,习惯自我满足,沉浸在自己世界里。

这也是为什么更多人选择和手机“在一起”。

但其实,在人类的心底,我们更喜欢跟人玩,更享受跟人的依恋。

只有当这种依恋需得不到满足,才会转投向手机。

我们为何继续如此本末倒置的选择?

比起对手机的单向依赖,在人的关系中感受温度也许会更好。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07

/放下手机,回归真实生活/

戒除手机成瘾,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制自己远离,而是培养新的习惯。

当你把重心,更多地放在生活、与家人朋友相处、阅读书籍等真实事物上,就会发现,手机所能带给你的,远不及这些。

前不久,李健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用自己的学识和幽默感带动现场气氛,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他提到,自己很少玩手机,因为在有手机的时候,很难去专注于某一件事情,

身为一个音乐人,所需要的是智慧,是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积淀。

而不是每天拿着手机去幻想着自己某一天有了智慧有了知识,如果常常沉迷手机,就会忽略了最真实的东西。

无独有偶,湖南电视台主持汪涵,也是一个对手机很节制的人。

欧弟评价他是不怎么用朋友圈的人,也是自己认识的艺人里,唯一没有微博的。

在《火星情报局》里,汪涵也讲过。

自己的朋友圈里最多的时候是100多人,但是已经让他觉得太可怕了,决定要把一些没意义的都给删掉。

他认为,事情都可以在群里说,不应该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更直言,连陈坤范冰冰的微信都删掉了。

汪涵说,没有了那么多纷纷扰扰,自然就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了。

而对于真正的朋友,即便没有微信或者长期不联系,感情也不会因此有所改变。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人际交往,手机的作用,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关键。

只有当你沉下心来努力,踏实去沉淀,独自面对困境,才能过好生活。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今日作者/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除了焦虑,还有什么吗?

浙江27岁二胎妈妈董冰,因为通宵玩手机,被发现猝死家中。

据董冰婆婆回忆,当时来到房间,想叫她起床吃早餐。

谁知喊了几声,竟一点反应也没有。走近一看,眼前的一幕差点让她吓瘫在地。

董冰全身僵硬,面无血色,侧躺在被窝里,眼睛还盯着手机。

而手机屏幕,就定格在淘宝页面上。

婆婆赶紧拨打120,尽管医生及时赶到,但董冰早已没有了心跳……

经法医鉴定,董冰属于通宵玩手机引起过度疲劳,突发心源性疾病而猝死。

得知妻子死讯,董冰丈夫泣不成声。

他说,董冰每天都要辛苦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没多少空闲时间。

等晚上孩子睡着后,才有时间玩手机。

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床上刷啊刷,逛淘宝、刷微博、朋友圈,甚至通宵不睡。

慢慢地,董冰开始对熬夜玩手机上了瘾,不看几个小时手机就睡不着,后来,还导致了经常性失眠。

就这样,一个27岁的年轻生命,因为手机成瘾丢了性命。

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从此没了妈,一部手机引起的悲剧,实在让人深思。

02

/手机成瘾,是一种“赌博式”陷阱/

如今,手机成瘾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我们早上睁眼做的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刷手机。

即使上洗手间,裤子已经解开了,发现手机没带,还是得先把裤子提起来,把手机拿到,才能安心拉屎。

随着手机上瘾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在百度百科都出现了一个叫“手机上瘾症”的词条。

那么,手机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人们都离不开呢?

前谷歌设计伦理师特里斯坦·哈里斯,揭示了其中的真相。

他说,现在的手机app里,设计者故意设置了一些“陷阱”,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患上“手机上瘾症”。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刷屏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给你推送新内容。

只要一直刷,就一直有,永远没有刷到底的时候。

“因为推送的随机性,你无法预测下一条是什么内容。”

就像赌博,人们不知道下次赢钱是什么时候,但人们知道,我早晚会赢。

当我们不停刷手机,新内容会给我们带来随机奖赏刺激,偶尔看到有趣的内容,就会想再刷下一次。

这时候,我们陷入了设计者的“陷阱”,根本不可能放下手机,只有不断刷更多的内容,才能保持快乐的持续获得。

03

/手机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除了内容本身的吸引,手机还给我们带来连接世界的感觉。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根本离不开手机,不是沉迷游戏,而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关注一些当时流行的东西,通过各种APP,看看世界发生的新鲜事。

那时的我有一种感觉,只要一天不看手机,就会被社会抛弃。

后来,我已经不满足于只看新闻这种“肤浅”的信息了,开始到各种知识分享软件,阅读一些干货,或者买一些付费的课程。

很快,手机里的“资讯”和“干货知识”,充斥了我的大脑。

我一度以为,只要通过手机,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价值的信息。

同时,还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比身边的人都牛逼了。

但现实却是,这些看似“有用”的信息,并没有给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任何改变。

大部分时候,早上在微博看的头条新闻,中午就会忘掉。

前一天看到的干货知识,即使当时犹如大脑开光,豁然开朗,但到了第二天,都会消失殆尽。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太短,通常只会在和朋友的闲聊中回想起一点点内容,变成屈指可数的谈资。

手机每天更新的海量信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也不能给我们提供真正的广阔视野,相反,还会限制我们看问题的深度。

当我们真正用心去探讨一件事物,就会发现,原来手机上那些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堆琐碎的跟风事物罢了。

04

/手机不离身,是对焦虑情绪的逃避/

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觉得手机最好玩。

不是放假,轻松的时候,相反,是压力最大,最忙的时候。

比如考试前,工作deadline前,哪怕我们滑动两下屏幕,都觉得身心舒畅。

在广州工作的石小姐,最近就沉迷上了玩手机,她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主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很快就被提升至管理岗位。

虽然工作量减少了,但压力和责任却成倍增长。

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感到十分焦虑,即使在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经常掏出手机刷几下。

她说:“我不是一个喜欢玩手机的人,对淘宝购物兴趣也不大,但不知道怎么,最近就老喜欢玩手机。”

后来,石小姐刻意在休息时间不碰手机,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变得更加心神不宁,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蔫。

美国斯泰森大学心理学教授克瑞斯特佛说过,“有些人手机成瘾,是一种逃避抑郁、焦虑的表现形式。”

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而手机,就是石小姐的寄托。

和用吸烟来缓解焦虑一样,有些人对手机的依赖,刻意慰藉内心的焦虑。当手指滑动或点击屏幕时,似乎所有的孤独,不安全感,以及烦恼都可以有所缓解。

可一旦放下手机,所有的焦虑都会成倍返还。

我们在手机里拖延的时刻,耗费的精神,都是为了逃避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虑驱动我们利用玩手机来饮鸩止渴,但每刷一次,我们就更焦虑一点。

这个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对手机彻底上瘾。当我们想要放下手机时,就会引发恐慌。

05

/手机社交依赖,源于真实关系恐惧/

作为通讯媒介,手机让现代人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

即使我们不刷微博,不玩游戏,不煲剧,但社交功能,依然是重中之重。

聊天软件的兴起,让社交格局发生变化,多少不善言辞的人,有了新的交流途径,多少说不出口的话,可以通过一条微信,一个表情表达。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逐渐弱化人们对真实关系的建立。

去年下半年,山西一位大学生小林,突然成了重度手机成瘾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10分钟没看手机,就会全身难受,心里堵得慌。

有时听到细微的声音,就会觉得是自己手机响了,手机放到口袋里轻微的摩擦,就会觉得是震动。

原来,那段时间他在暗恋一个女孩,但小林不是一个会表达情感的人,所以现实中的接触并不多。

加了对方微信后,小林开始发出攻势,不仅每天找对方聊天,还会敏感地捕捉对方释放的每一个信号,发出的任何一条微博、朋友圈等。

就这样,小李对手机产生了强大的依赖。

后来,小林表白被拒,手机成瘾自然不治而愈。

像小林这种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

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

在心理学上,这叫真实关系回避,它的本质,和对真实关系的渴望,是一样的。

但是,手机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太有限了。

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发展真实关系,还会把与人的距离,越拉越远。

最终,导致我们再也无法建立真正的真实关系。

06

/手机当伴侣,孤独的“自我满足”依恋/

和逃避真实关系相反,还有一种手机成瘾者,他们开朗外向,甚至善于与人交流,但繁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们身心疲惫,从而寻求一种不那么费力的满足关系。

关于手机成瘾,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回答。

如果花1999元,就能拥有一个漂亮又懂你的女朋友。如果花5288元,就能拥有一个成熟稳重、举止优雅的男朋友。如果我们可以像发朋友圈一样,熟练地游走于职场如果我们可以像玩游戏游戏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实里的人际关系,像点个赞那么简单。如果生活里发出的抱怨,像网上留言一样没有代价。那么,还有谁会沉迷手机?

我们人人都需要陪伴者,但现实却没有一个人,能像手机这样,只要你需要,它就在。

而且,你不需要跟它搞好关系,不用在乎你使用太久了,它不会不高兴,也不必担心它会疲劳。

这样的自我满足感,是最安全可控的。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曾提出,回避型的依恋模式不仅在临床中的比率较高,在今天,也是极为常见的现代人的依恋模式。

回避自己对依恋的需要,回避真实的人和人的关系,习惯自我满足,沉浸在自己世界里。

这也是为什么更多人选择和手机“在一起”。

但其实,在人类的心底,我们更喜欢跟人玩,更享受跟人的依恋。

只有当这种依恋需得不到满足,才会转投向手机。

我们为何继续如此本末倒置的选择?

比起对手机的单向依赖,在人的关系中感受温度也许会更好。

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

二胎妈妈凌晨猝死,猝死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哪些“上瘾性”行为?

都有了二胎,这应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啊!没想到就因为一件事情导致二胎妈妈在凌晨时分猝死,这着实是让人感到心痛。其实说到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必须要有所认知,如果精神压力过大的话,那么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晕阙或者心脏骤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必定是危在旦夕。其实身体情况如果不注意,就等于是慢性自杀,不仅仅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不负责吧,更多的是对家人的不负责,还需警醒!

1、过多的劳累导致猝死

作为一名二胎妈妈的小丽,在三个月之前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休息完产假之后就立马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现在的工作因为在休假期间积累了很多,所以作为工作狂人的小丽也是非常的节省时间,一天天的就想着马上把事情做完,多做一点。可以说它投入到工作状态,是通宵达旦,忘记了,吃饭也忘记了,休息。刚开始在此工作的时候,真的是三天三夜都投入在了工作当中,有时候孩子半夜醒来,她还在工作,丈夫就劝她:“早点休息吧,身体要紧”,可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小丽还是无动于衷。
一个礼拜的工作刚结束,小丽也是超标完成了任务,想到就在一天晚上发生了意外。这天小丽还是一如既往的坐在书房的电脑桌前工作,应该是凌晨三点多钟吧!孩子哭闹,丈夫醒了起来给孩子喂奶,没想到就看到小丽倒在书房里面。这一下子可真的是把一家人都给吓坏了,家人就全部醒了,围了上来拨打救援电话,大概过了些许时间,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小丽也被拉到医院进行抢救,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人唏嘘!

2、无力回天

在抢救了40多分钟之后,医生表示说无力回天,这一悲剧还是发生了!一家人都陷入到了懊恼当中,一方面是说公司给产妇的工作量太大,另一方面就是家人没有及时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劝阻,所以才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有关于小丽初始的原因,也就是突发性的心脏骤停,根本原因是休息时间紊乱,压力过大所导致的。通过小丽的这一事件,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行为,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可能是通宵工作,也有人是通宵玩游戏,可是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认识到自身身体的重要性啊!
其次,也就是说像这样的一些行为是最容易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说一个我身边的案例吧!我有一名同事在三年前的一次工作当中,就因为突发性的心脏骤停导致生亡。当天他是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没想到刚跑完步回到办公室之后,坐在椅子上就倒了下来,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反应过来!可是看到人在地上抽搐,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校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同时同事拨打了120救援电话,通过多方救援还是无效。

3、生命安全更要紧

虽说工作重要,但是生命更加重要,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果不能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工作,那这样的工作也就毫无意义了!比如说熬夜是会让人上瘾的,有很多的人生物钟都可能已经紊乱了,白天睡不着,晚上睡不着,只有凌晨时分才能睡得着,这就是典型的熬夜上瘾!还有就是说在平时的生活上不注重饮食,喜欢暴饮暴食,又或者说喜欢酗酒,这些都是一些上瘾性的行为,都需要改变啊!
不尊重生命,就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其实对于中年人来说,聚餐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在酒桌上劝酒,不要过多的劝酒。每个人的身体体质都是不一样,不要熬夜工作,工作可能一时间无法解决,但是熬夜总归是不好的。俗话常说:“熬一次夜需要两三天才能缓得过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两三天都不一定够。已前年轻的时候熬夜上网,连续几天都无所谓,可现在只要稍微熬点夜,感觉几天都缓不过来……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27岁二胎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所有的成瘾都源于焦虑》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刚刚,日媒爆料岸田文雄试吃福岛水产品后 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地球只是一个流放的监狱,天地囚笼

下一篇:儿童看到灵异的东西,史上最恐怖的灵异照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