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凤阳出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发布时间:2024-01-24 09:1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道德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无为”。这部书中前后很多次都提到这一思想,比如第三章中“无为,则无不治矣” 第十章中“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及后面的三十八、四十、六十三等章节中都谈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反者道之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都是讲的这个道理,都是要我们在处理社会事物治国安邦方面不要“强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照“道”的本真办事,使事物发展无限贴近于其自然本真状态。

凤阳出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无为”思想的正面例子很多,例如我们在中学时期学的课文《庖丁解牛》,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不按规律办事,按照个人意愿“强为”造成灾难的例子。

从小经常听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一直比较困惑,一个地方出了一个皇帝不是一件好事吗?怎么就“十年就有九年荒”?我以为是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受尽土豪地主的欺负压榨,所以当皇帝后对家乡人民报复?其实不然,朱元璋当皇帝对家乡感情十分深厚,对家乡人民特别好。

朱元璋的军队打下凤阳,当他听到老家凤阳“解放”的消息时就按耐不住思乡之情,千里迢迢赶回老家并给予家乡人民极大的安抚和丰厚的照顾。他当了皇帝后,更是对家乡和家乡人民念兹在兹,甚至一度要把都城迁到凤阳,后来在大臣们的极力劝阻下才作罢。虽然没有能够迁都老家,但他对老家凤阳的建设却更加上心。他在位期间 把大量土地赏赐给老家的原住民,并给予了“永久免税”的政策,为了致富乡里,推动老家“GDP”的发展先后六次从外地移民到凤阳,凤阳一时间繁华无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土地被原住民占完了,后来迁移过来的人只能伐木垦山、围湖造田。致使原山清水秀的凤阳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塞。朱元璋为了祖陵免受水淹,更是把水引向更低的地方,大片原本肥沃富饶的土地变成泽国。

由于破坏了凤阳原本固有的生态系统,致使凤阳人民世代受尽煎熬,进入雨季就是一片泽国,雨季一过又是满地焦土。

朱元璋对家乡人民的好心,给故土挖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坑”。

我们回归主题: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央媒评中美高层对话美方挑起争端##安徽#

凤阳出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凤阳出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朱元璋当皇上后,为何凤阳反而十年有九年荒?

凤阳十年中有九年荒,其实这并不能全部把责任推到朱元璋身上。凤阳县所处的地方是淮河流域,我们都知道,淮河流域自古便是难以治理的,那里水患更是频频发生。而在黄河夺淮之事之后,凤阳所在、甚至是整个淮河流域,都是处在一种水漫山野的状态,并且淮河两岸,作为中国地理上面的南北分界线,更是常年战乱不息,人烟稀少,土地更是十分的荒废。

而凤阳它作为一个长久作为军事战略要塞的地方,整日无宁日,怎么可能有大把的时间去给人种地呢。因此凤阳他可以说根本并不是一个农作业的好地方。所以说在凤阳发生饥荒,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把凤阳年年饥荒的事情扯到朱元璋身上呢?这是因为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在凤阳开建皇陵,这样浩大的工程便给当时凤阳的经济以及农业等压力大大加深。

而朱元璋他为了改变凤阳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局面,又在洪武四年做出了移民江南人到凤阳的决定。并且凤阳因为是朱元璋的兴起之地,因此朱元璋还专门的免除了凤阳的徭役,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凤阳倒是渐渐的富裕了起来,但因为朱元璋强行让江南其他地方的人搬到凤阳,这就让江南人对朱元璋产生的怨恨。

而在建立凤阳的时候,更是因为那么多的浩大的工程,导致建造者不堪其苦。而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清朝为了巩固自己在民间的名声,因此更是专门招了一批人,去说明朝的不好,因此那些人就扯到了当时朱元璋了。

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人说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凤阳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从来没有成为过都城。就连从凤阳走出来的朱元璋,甚至都没有将都城建立在这里。按照古代风水的说法,凤阳这里不是长久之地。很多人就疑问了,凤阳不是出了个朱元璋吗?为什么还不是龙兴之地呢?其实当年刘伯温在位朱元璋选择都城的时候,其实是有考虑过凤阳的。
 


凤阳可以作为朱元璋安葬父母之地,但是不适合成为国都。我们去凤阳的话,到现在都能看到凤阳高大的皇陵,其实那就是朱元璋为了安葬父母,所以扩大修建的。在朱元璋看来,因为父母安葬在这里,所以自己才能一路好运,成为皇帝。所以对这里的修建工作是非常看重的。朱元璋本人是比较节俭的,但是对凤阳皇陵的建设,却丝毫没有小气的意思。不过凤阳却不适合作为都城。

首先,凤阳从来都没有成为过都城,这就导致了凤阳地区的基础建设实在是太差了,所有东西重建的话,需要消耗大量财富。此外,凤阳地盘太小了,人口也太少,作为都城的话气派完全不够。而且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和历史原因,导致了这里一直处于穷苦状态,想要变得富庶,至少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才行。但是定都的事情刻不容缓,所以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定都金陵。这个地方是自古以来的旧都,无论是人文还是经济都发展的相当好。所以凤阳也就被朱元璋给抛弃了,朱元璋在金陵修建故宫,修建明孝陵,重点打造金陵城,所以才会有后来如此气派的南京。
 


为什么出了朱元璋以后,凤阳反而讨饭的多了呢?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讲的就是朱元璋原先打算把都城设立在凤阳,可是跑过去一看,我勒个去,还不如当年他逃荒的时候繁华。想想也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时候,就连扬州这样自古繁华的地方,都没几户人家了,可见凤阳地区穷困到何种地步。所以朱元璋开始学习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以后,将江南的富商都北迁到凤阳地区。他希望通过这些富商能够带动凤阳的经济。

当年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以后,其实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他将六国境内的所有有钱人,都挪到了咸阳,多达十多万户。一方面可以监视他们的动向,另一方面也能够刺激咸阳的经济发展。这对朱元璋来说,倒是不错,可是对富商们来说,却叫苦连天。因为他们的宅院、祖坟、祠堂全都在南方,现在突然把他们迁往凤阳,谁也接受不了。可是这是朱皇帝的命令啊,是命令就必须要执行,要不然就是掉脑袋的事情。这些富商也就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地去了凤阳。

不过他们时常想念家乡,所以就假装成要饭的出城讨饭吃。既然明面上不准他们回乡,那他们出城讨饭总不会有人拦着吧?所以这么一来,凤阳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富商们化妆成乞丐回家乡祭祖。久而久之,凤阳花鼓里就写下了这么一段戏词:凤阳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总结:戏词唱得不错,结果把凤阳真的唱穷了。朱元璋招谁惹谁了,凤阳逃荒的多,难道真的都是富商们吗?当然不是,大多数还是老百姓。因为凤阳这个地方时常干旱,一旦干旱,老百姓就过不好日子了。家里没有余粮的老百姓,在灾年都会组织起来出去讨饭吃。而凤阳地区的花鼓戏是非常著名的,看到这么多逃荒的百姓,那民间艺术家自然会艺术加工一下那段历史了。

其实凤阳有很多年份,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老百姓们唱着这种戏词,也都应验成真。但是这件事跟朱元璋是没有关系的。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在凤阳建都的想法,但是这里是龙兴之地,所以必须要保护妥善。在朱元璋的主持下,这里的皇陵建筑规格一再扩大,而老百姓却不多。如果没有长期的政治支持,就算是把富商们都迁到了凤阳,那也没可能把当地的经济搞起来。所以最初朱元璋就没打算把家乡人的经济搞上去。

不过凤阳人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交税。这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大的优惠了。也算是朱元璋为家乡人做出的一点贡献吧。崇祯上台以后,张献忠大军杀入凤阳城,毁了明朝老皇陵,断绝了明朝的龙脉之地。崇祯皇帝为此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不孝,连祖宗坟墓都保护不了。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凤阳出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枇杷如何种植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吃辣椒的历史「辣椒记408个历代皇帝吃过辣椒的还不到一位数」

下一篇:地壳中含量最多的10大元素 你都知道是哪些吗?(极为重要)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