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发布时间:2023-12-19 10:3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自古以来,权臣篡位,都是权臣欺幼主年幼,且自身权势滔天,这才得以成功篡位,改朝换代。

这样的篡位其实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权臣势力和小皇帝势力之间的博弈。小皇帝掌握的势力比权臣大,那么权臣就不敢篡位,反之权臣就会产生谋逆之心。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因此,东汉中后期,小皇帝频出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肯定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一、两汉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刘氏为皇思想深入人心

两汉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末年,王莽身为外戚最后篡夺刘氏江山,建立新朝,最后却仅仅在位十五年就被推翻了。

而后来刘秀等人统一天下的过程,更是证明了刘氏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尽管东汉小皇帝频出,但是皇权却依旧没有旁落。

司马懿篡权曹魏时的情况就不同了。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东汉末年,东汉的末代皇帝先后被董卓、袁绍、曹操等人挟持,权势和威望都降到了最低点。更为重要的是,曹魏的江山就是从刘氏手中得来的,且到曹芳之时,不过三代(算上曹操就是四代),其不仅根基浅,还为司马家族篡位提供了一个模版,或者说经验,提高了司马家族篡位的成功率。

二、东汉时期各种势力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而曹魏之时则是司马一家独大

东汉时期,小皇帝频出这固然没错,但这并不妨碍皇帝的统治,因为当时主要威胁皇权的是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

先说外戚势力

外戚势力的成长,都是有时间成本的,第一代的外戚,必定是以皇帝为中心建立的。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举个例子,吕后算是第一个外戚乱政的,但是当时的皇帝乃是吕后的亲子,汉惠帝刘盈。虎毒不食子,哪怕吕后再想扶持自己的家族,也不可能害自己的孩子,除非她想当武则天,但是这在当时不太可能。

而吕后最开始大肆分封自己家族的人,也正是在汉惠帝死后。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皇帝,为何要妨碍他掌握自己的权力呢?

而东汉时期的外戚势力,基本存活不过一代。汉和帝年少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戚族开始专权。随后,汉和帝逐渐亲政,便联合宦官消灭了窦氏戚族。汉安帝亦是年少即位,即位后便开始亲政铲除当时的外戚势力,邓氏。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再来说宦官势力

东汉时期的皇帝,用来制衡外戚势力的办法,就是扶持宦官。然而,宦官势力虽然可能权倾朝野,为祸天下,但唯独不会陷害皇帝。

因为宦官群体的特殊性,意味着他们获取权势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皇帝的信任。换句话讲,宦官和皇帝是利益共同体。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的魏忠贤。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东汉的灭亡,固然和宦官的乱政有关,但是却影响不到皇帝的权威。至于篡位,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曹魏时期的司马家族就不一样了。还记得一开始,司马懿是不同意出仕的,但是曹操逼着他出仕,因为当时的曹操急需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家族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意味着,司马家族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影响力。

到了曹丕去世之时,曹丕给自己的儿子魏明帝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两个外臣,两个宗室,意思很明显,在维持势力平衡的同时也能让魏明帝平稳的接收权力。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曹芳这里也是如此,一开始魏明帝给曹芳留下的辅政大臣也是平衡的,一个曹爽,一个司马懿。而高平陵之变的发生,完全是因为曹爽太自以为是,使得权力开始失衡,那些世家大族全部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这才造成了后面司马家族的篡位。

结束语

大权是否旁落的关键不在于皇帝的年龄,而在于当时的朝堂势力是否平衡。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东汉频出小皇帝能维持190多年,为什么曹魏只出了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三国时曹魏政权大权旁落,最终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这和曹魏皇帝曹芳年幼有很大关系。然而,东汉王朝频频出现小皇帝,出现了宦官和外戚轮流干政的局面,但为何能维持上百年没有灭亡?

其实,这和两个王朝的统治根基有关。

其一:大汉王朝根基数百年,人心思汉。

自从刘邦建立大汉后,东西两汉王朝统治天下长达400年,在当时世人眼中政权是人家刘家人的,汉朝的统治根基非常牢固。

在东西汉之间曾有过短短15年的新莽王朝,但也正是新莽王朝取代西汉王朝,更加确立了汉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当年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为了缓和矛盾并突出新朝的“新”,王莽政权进行了多项改革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是理想主义政策,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结果越改越乱,社会矛盾加剧,百姓生活更加痛苦。

新的王朝带给他们的是更加贫苦的生活,这让人们心中怀念原来的汉朝,人心思汉,新莽王朝仅仅支撑了15年,便轰然倒塌。之后的乱局中,刘秀以汉朝正统自居,逐渐消灭各地割据势力,重新恢复大汉王朝的统治,史称东汉。

有过前车之鉴,人们对汉朝的统治更加忠心,人心思汉,致使东汉干政的外戚,再不敢轻易取代汉朝的统治。这也是东汉频频出现小皇帝,也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外戚干政,但他们都没有采取废帝自立的行动(当然了,也有个人权势和野心的限制)。

东汉末年同样出现了天下大乱,但人们心中还保持着对汉室的怀念和忠诚,这也是刘备能多次跌倒又多次站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刘皇叔”的这块招牌是吸引忠于汉室人才的重要法宝。

其二:曹魏政权以“篡权”的形式获得,短短二三十年根基不牢固。

相比于汉朝牢固的根基,曹魏却没有这么幸运。

首先,曹魏取代汉朝自立,这本身就是“篡权”,是奸臣的篡位行为,这让曹魏政权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正统地位的考验。

再加上蜀汉集团的煽风点火和刻意渲染,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同曹魏的统治。

另外,从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到高平陵之变,曹魏政权才统治了二三十年,人们心中还没有对曹魏政权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三:曹魏政府逐渐失去民心。

除此之外,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曹爽逐渐把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排挤出去,任人唯亲,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

曹睿晚年和曹爽掌权时的统治,让曹魏政权的威望和声誉下降。不少大臣希望曹爽下台,不少百姓对曹魏政权心生怨恨,曹魏政权渐失民心。

这种情况下,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除了曹氏宗亲外,并没有太多的人反抗,他们更多的是“静观其变”,心里可能在想:反正你们都不是好东西,谁掌权都一样。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东汉民心尚在,即使频频出现小皇帝,朝政不稳,也坚持了上百年;曹魏没有坚实的民心后盾,一旦出现皇帝年幼、政权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大权旁落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对此,大家认为呢?

我是津城沐雨,一个有幸生活在天津,沐浴津城和风细雨的津居民,在创作中以历史知识趣味化和实用化为创作方向。

力求把古代历史和当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力求以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过好现在的生活。

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三国志》,《资治通鉴》。

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

东汉小皇帝那么多都能维持一百多年,曹魏为什么出了一个小皇帝就亡了?

东汉和西汉都是汉朝,只不过中途王莽篡位,多了个短命的新朝罢了,整个汉朝,出过不少年纪较小的皇帝,但是汉朝的统治依旧能够有三百年,同样的例子,清朝皇帝康熙登基的时候也不过八岁,但是依旧开启了康乾盛世,可是曹魏只是出了一位小皇帝——八岁继位的魏明帝曹叡养子曹芳,就被司马懿架空夺权,从而导致曹魏的灭亡。

在我看来原因也很简单,时代不同。汉朝和清朝出现小皇帝的时候,都一个共同特点——朝代稳定,清朝也好,汉朝也罢,当时都没有太多的外部势力威胁,内部也没有什么过大的政治斗争,说白了就是没有内忧外患,如此一来,哪怕皇帝登基时年纪尚小,整个朝堂依旧能够正常运行,大臣也会尽心辅佐,当然也会偶尔有野心大的,比如鳌拜,但总体来说还是稳定的朝堂。

但是曹魏身处的时代可不一样,那可是三国时期,内忧外患,内部有权势盛大的司马懿,外部有吴蜀两国虎视眈眈,都想着能够一统天下,所以这个时候上位了一个年纪仅为八岁的小皇帝,根本无法处理如此繁琐的局面,就算司马懿不夺权,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也难以抵抗吴蜀的进攻,身边有没有靠谱的权臣,假如他身边是诸葛亮可能还好一些,毕竟扶不起的阿斗估计比八岁的小孩好不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就是时代的问题,和平时代,朝堂稳定,一个年纪尚小的君主或许会有一定的危险,毕竟主少国疑,但是有一个成熟稳定的政治体系,或者有一位靠谱的权臣,亦或者有像吕后这种垂帘听政的外戚在,一般不会出太多的问题,但是生逢乱世,内忧外患,一个小君主带来的动荡就是难以想象的了。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同样是小皇帝年幼即位为何东汉没事曹魏却被司马家族篡位了》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春节为什么要贴窗花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人?人怕死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又有猪队友把小米MIXFold3提前曝光了,不过有一说一,这外观和颜值真的有两把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