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发布时间:2023-12-15 09:14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后来汉朝时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认可。相比于我国传统的道教和儒教,佛教讲究的普渡众生、舍弃物质追求等理念有助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许多统治者都选择了接纳佛教,甚至主动帮助其发展。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当然,佛教并非完美无缺,也不是所有统治者都尊重和扶持佛教,像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皇帝就开展过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希望通过打击佛教势力换取更多的社会劳动力,解决当时寺院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有厌恶佛教的皇帝,自然就有笃信佛教的皇帝,那么,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虔诚的佛教徒呢?

提到我国古代帝王当中崇信佛教者,恐怕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僧人而四次选择出家的梁武帝萧衍。萧衍出身显赫、从小聪慧过人,后来则是凭借战功不断升迁,最终建立了梁朝。然而,这位原本信奉道教的皇帝却在接触佛教后很快便成为了后者的信徒。当然,这其中也有道士袁矜发动叛乱导致萧衍大怒等因素在。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普通八年(527),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出家,但他三天后便主动回朝,并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两年后,萧衍再次前往同泰寺出家,这次他待了十余日仍乐不思蜀,以至于大臣们共同凑了一亿钱才将他“赎”了出来。大同十二年(546),萧衍再次选择了皈依佛门,众臣不敢怠慢,又凑齐两亿钱把圣上迎回皇宫。太清元年(547),才刚回宫不久的萧衍又一意孤行地前往了同泰寺,这次,大臣们为了请回皇帝只好再供奉了一亿钱。

萧衍前后出家四次,让朝廷付出了四亿钱的代价,这样的举动不能不说十分荒谬,让人很难不猜想这位曾经颖悟绝伦的皇帝要么是神志不清,要么就是装疯卖傻为佛教的发展筹措经费。客观上说,萧衍主张佛教徒不得吃肉、不近女色,并带头践行,足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确实十分崇信。在他的主导下,南朝佛教风气大盛,以至于后来诗人杜牧感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不得不说,梁武帝萧衍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在其影响之下,梁朝的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也都选择了信奉佛教。甚至,陈朝武帝、后主也都曾经效法萧衍选择前往佛寺出家,表达自己对佛教的敬重和喜爱。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南北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完成了南北统一的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佛教徒。杨坚本是北周外戚,而正如上文所说,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对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一个佛教徒,杨坚建立隋朝后不久便开始了一系列复兴佛教的措施,他大量建造寺庙和佛像、支持经书的翻译工作,既满足了对个人信仰的追求,还获得了广大佛教信徒的支持,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到了唐朝,尽管历代皇帝都以道教祖师李耳为先祖,但也有不少皇帝相当尊敬佛教。举例来说,唐高祖李渊曾为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命名、唐太宗李世民则盛情款待西游归来的玄奘法师等等。总之,唐朝的高宗、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皇帝都曾经举行过迎送佛骨舍利的仪式,表现朝廷对佛教的积极态度。

要说唐朝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信佛帝王,清朝的顺治帝或许是许多人的不二选项。顺治帝六岁登基,随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帮助下入主中原,成为了首位定都北京的清朝皇帝。顺治帝对宗教很感兴趣,早在亲政之初,他便厚待了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汤若望,顺治十四年(1657)时,他又与佛教结缘,并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信徒。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顺治十六年(1659),顺治帝拜入名僧玉林琇门下,并为自己取法号为“行痴”。此后的几年里,顺治帝沉迷佛法,召见了许多名僧并向他们学习,当深爱的董鄂妃病逝后,他更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而请求溪森行森禅师为自己剃度,决心出家为僧,远离俗世的纷争和喧嚣。

为了抒发心中对佛教的向往,顺治帝曾经写下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等名句。尽管他最终未能出家便病逝,但顺治帝也确实称得上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笃信佛教的皇帝了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超级信佛?

1、汉明帝刘庄

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他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沙音娑,亦作娑门,亦译作桑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2、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岁数大了,开始信佛了,有一天突发奇想,跑到寺庙去了。黄袍一脱,非要当和尚。本来以前的和尚吃饭上没有什么忌讳。偏偏这个萧衍,自己不吃肉,还要逼着人家跟他一起茹素。而且从那以后,和尚不能吃肉的规则也就传了下来。萧衍前前后后一共出家了四次。

3、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在寺庙中响起的。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所致,杨坚是一个特别坚定的佛教徒。等到他和独孤皇后肩并肩一起打下了江山后,杨坚也不忘初心,建了很多舍利佛塔和寺塔。上行下效,皇帝这么热衷佛教,如此虔诚,隋朝的臣民们,也都开始以佛教为信仰。

扩展资料:

其他和佛教有关的皇帝:

1、大周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曾经当过尼姑,《旧唐书》是这样介绍武氏当尼姑这段历史的:“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人宫,拜昭仪。”

2、唐宣宗李忱

信奉道教的唐武宗李炎对佛教就十分感冒,在政时发生了“会昌灭佛”事件,崇尚道教,掀起了一股毁庙还俗运动:除保留部分寺院外,绝大部分都被拆毁了,僧侣被迫还俗。

但李炎的接班人、唐宣宗李忱在李炎死后,重新提倡佛教,还击道教,处绝了李炎生前宠信的刘玄靖等12位道士,佛教又得以复兴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明帝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史上最有佛缘的七个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

中国古代灭佛的皇帝有哪几位?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1、北魏太武帝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

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侯庄乡故城村)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2、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改宗道教的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此论深合帝心。

武帝为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人、道人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着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

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3、唐武宗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842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在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于会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后终止。

在毁佛同时,景教和祆教也受到波及。但由于当时地方上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镇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各地毁佛规模不一。佛教徒称这次毁佛运动为“会昌法难”。

4、后周世宗

后周时期由于佛教寺院僧尼构成了国家财政上的负担,世宗下诏禁止私自出家;订立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否则无效;

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未受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

扩展资料:

皇帝资料:

1、北魏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bì]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 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攻取刘宋河南重镇,统一中国北方。向北,远逐柔然。

向南,“饮马长江” 。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在休战期间,他常常抚恤孤儿和老人,体察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

广召汉族士人,重用了汉臣崔浩、高允等人,改革官制,整肃吏治,抑退奸吏,提拔忠良,显著促进了北魏官民之间和睦相处。他又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民族汉化发展。

恪守节俭,奖赏慷慨。每逢作战,不畏艰险。料敌于先,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但是,在执政末期,诛戮过多,因此后悔。

正平二年(452年),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2、北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汉化的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

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3、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0-84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

唐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为帝,年号会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唐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刘稹遇害,叛乱平息。

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丹药。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三十二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4、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

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武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宇文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荣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中国古代几次灭佛「中国古代曾有数位皇帝大举灭佛又有哪些皇帝是笃信佛教呢」》感兴趣,还可以看看《m78星云是否有奥特曼?m78星云具体位于何处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木卫三比地球大吗,木卫三有生命吗/比地球小疑似有生命

下一篇:为什么孕期尿液是红色的,猫咪尿红色尿是什么原因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