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发布时间:2023-10-04 00:1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重怪龙是一种甲龙下目的结节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1600万年前-1亿9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虽然只有5-5.5米,但却是当时最大型的结节龙科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上颌骨前端是无牙的且尺骨笔直,第一批重怪龙化石是在北美洲美国发现的。

重怪龙的体型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重怪龙和同时代的结节龙科恐龙相比,5米多长的身材可以说是白垩纪大型恐龙的一种,但是如果是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的话,它的体长只能排在360位而已,大小和现代的一只亚洲象差不多,类似于最大的似鸟龙类-似鸡龙、犹他盗龙以及哥斯拉龙等。

重怪龙的外形特征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重怪龙的脑袋比较修长,长度达到了56厘米,宽度只有35.5厘米,头顶上长有圆顶状的颅骨,不过它并没有结节龙科恐龙特有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上颌骨前端是没有生长牙齿的,后面则只生长了一颗硕大的牙齿,有些类似于孔牙龙。其次重怪龙比较独特的就是它的尺骨是非常修长且笔直的,并且它的距骨和胫骨之间是没有愈合的,而这些都和大多数的结节龙科恐龙完全不同。

重怪龙的生活习性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重怪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主要是以四足进行行走,平时都是以低矮植物为食,加上白垩纪的开花植物都是非常稀少的,反而蕨类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所以科学家推测重怪龙基本上和其他的甲龙类恐龙一样,都是以苏铁、松柏类以及蕨类植物等为主食,而且它上颌的硕大牙齿也能很好的切割坚硬的植物。

重怪龙的化石发现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重怪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其中只包含了一块颅骨碎片,埋藏于雪松山组的地层中。之后也陆续在同一地点发现了其他的化石碎片,从而也就以该地名进行了命名,在08年的时候由肯尼斯卡彭特将其种名确定为雪松山重怪龙。

萨诺龙是一种最古老的鸟臀目恐龙,诞生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主要以两后肢支撑行走,体长仅1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发现的,但其中只包含了一块骨骼碎片,最终以发现者皮萨诺的名字为其命了名。

皮萨诺龙的体型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皮萨诺龙属于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鸟臀目恐龙,所以它的体型相比后期演化的鸟臀目恐龙来说会明显小上不少,体长只有1米,而身高则只有30厘米不到,重量更是不足10公斤,最多也只有9.1公斤,最小的甚至只有2.27公斤。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排名在641位,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和巧鳄龙以及结头龙差不多。

皮萨诺龙的外形特征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皮萨诺龙的化石并不完整,所以目前研究人员只能参考其他的原始鸟臀目恐龙来推测,它的后肢非常粗壮但修长,颅骨相对身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大的,不过由于缺乏尾巴化石,所以科学家将它的尾巴和身体模拟成了相同长度。

皮萨诺龙的化石发现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皮萨诺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伊斯基瓜斯托组的地层中,科学家也据此判断它生存于三叠纪末期的诺利阶时期,不过最初在1976年的时候皮萨诺龙是被归类于畸齿龙科的,并且还曾经被何塞·波拿巴认为是畸齿龙的异名,所以将其废除,直到08年的时候才发现皮萨诺龙属于最早期的鸟臀目恐龙。

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

而且由于皮萨诺龙在最初出土之后,被保罗·塞里诺发现它的颅骨并不具备鸟臀目恐龙的典型特征,所以还将其认为是多种化石的组合体,但是后来研究都表明这批化石是来自同一个体的,最终皮萨诺龙也在千辛万苦中被证实的确定种属。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重怪龙:同时代最大结节龙科(长5米/上颌仅长1颗牙)》感兴趣,还可以看看《郭艾伦惹麻烦了!深夜作出2点决定,乔帅或无法忍耐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椎龙:中型植食蜥脚恐龙(长6米/长有鸟类气囊)

下一篇:22+12!28+10!感谢勇士,感谢交易,联手库里,让他重获夺冠机会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