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发布时间:2023-09-22 05:43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钉状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大多为4.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肩膀或者臀后两侧都生长着一对硕大的尖刺,可达1-2米长,第一块化石是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发现的。

钉状龙的外形特征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钉状龙的外貌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相似,都是在背部从脖后开始生长着板甲,一直延伸到了尾巴尖,但是只有沿着脊椎线的部分分布了两排板甲,其他的部分则都是鳞甲皮肤,而且它与其他剑龙科恐龙不同的是,它从臀部开始板甲就变为了尖刺,而且在它的臀或者肩膀两侧都长有非常修长的一个向下生长的大型尖刺,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侧身。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钉状龙虽然和剑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是它的体型并没有剑龙大,体长只有5米,身高也才1.5米,只有剑龙的四分之一而已,虽然整体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犀牛,但是也算剑龙科中较小的恐龙了。钉状龙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前肢短后肢长,脑袋小尾巴长。

钉状龙的生活习性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钉状龙有着非常小的颊齿,并且体型偏小且前肢只有后肢的二分之一,所以它只能吃一些比较低矮的植物,而在侏罗纪那时候开花植物还比较少,因此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以蕨类植物为食的。钉状龙特殊的臀部尖刺能过帮它很好的调节体内的温度,并且还能防止它被食肉恐龙攻击。

钉状龙的化石发现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钉状龙又叫做肯龙,在1909年之后的3-4年之中,曾经有一支德国的勘探队在东非进行考察,最终他们发掘出了数百种恐龙,其中钉状龙就包含在里面,据说是位于落矶山脉的东边,最后将其珍藏于洪堡博物馆,但遗憾的是,这具化石在二战中遗失了。

葡萄牙巨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属于腕龙科,诞生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最大的体长可达22米,主要以植物为食,是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最早一批葡萄牙巨龙的化石是出土于葡萄牙境内,数量非常稀少,仅仅只包含了一个躯干骨骼碎片。

葡萄牙巨龙的外形特征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葡萄牙巨龙有着非常明显的腕龙科恐龙的特征,尾巴比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都要短不少,而脖子则比它们更长,大多数时候都保持着45度角的状态,其次就是葡萄牙巨龙的前肢明显比后肢要长,整体显得前高后低,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威慑感。葡萄牙巨龙和大部分植食性恐龙一样,都有着小但是密集的匙状牙齿,非常便于啃食树叶,就像新疆发现的美丽龙一样。

葡萄牙巨龙的生活习性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葡萄牙巨龙和大部分的腕龙科恐龙一样,由于前脚比较修长,且尾巴较短,所以导致它们无法完成趴在树干上用后脚站立的动作,这一点明显和其他的蜥脚类恐龙不同。不过葡萄牙巨龙也依然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枝叶,因为它们有着更长的脖子,只需要稍稍一抬头就能轻易的啃食到,而匙状的牙齿也能帮助它们处理质地更硬的植物。

葡萄牙巨龙的化石发现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葡萄牙巨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47年的时候由葡萄牙当地的地质调查局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就位于葡萄牙的劳尔哈组,根据地层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这批化石是诞生于侏罗纪末期的启莫里阶,因此这种大型蜥脚类恐龙的种名就是以详细的地名取的,叫做阿塔拉腕龙,而它的属名则取自劳尔哈地名,称之为“劳尔哈泰坦”。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葡萄牙巨龙的这批化石数量非常的稀少,其中只有少量的躯干碎片,至今都没有发现任何的颅骨化石或者脊椎骨等,所以非常缺乏对它的了解,而且当时完成种属的确认之后,由于化石太过稀少,也没有将其作为正模标本。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科学杂志:中国发现的主要直立人头骨化石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良渚文化夏朝(夏朝良渚文明)

下一篇:利物浦开始追求曼城前锋,提前放走萨拉赫回收2亿镑,新核心来了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