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我国GDP追上美国已经无望,美国经济仍强劲

发布时间:2024-01-17 10:14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未解之谜 > 手机阅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美贸易战、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影响;

中美经济差距在2022年和2023年皆有拉大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财经界,不乏有人唱衰中国经济前景。

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2023年)4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余丰慧,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

(中国)追上美国GDP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很难很难了!

此言一出,立刻就在我国社交网络中炸开了锅。

有许多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的网民,痛斥其是夸大其词的“砖家叫兽”。

当然,也有部分冷静的网民,认为其发言也有可取可思之处,值得重视和反思。

那么,余丰慧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余丰慧

中美经济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中国的GDP还有超过美国的希望吗?

中美经济的基本面

结合现实,不得不承认,余丰慧教授的说辞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

其指出的“美国经济增长在最近两年以来十分强劲”,的确是客观事实。

至少,在美国官方披露的经济数据上,是如此。

疫情爆发之初的2020年和2022年,中美经济差距,经历了两年的持续缩小。

2020年,中国GDP总值为14.46万亿美元

而美国则是21.06万亿美元。

两国绝对差距不过6.37万亿美元。

相较于2019年的7.1万亿美元差距,缩小幅度明显。

到了2021年,中美的经济面板数据进一步接近。

这一年,中国GDP经历高增长来了17.73万亿美元。

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则是23.32万亿美元。

两国差距为历史最小的5.59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值,也为历史最高的76%。

要知道,与美国缠斗半个世纪的苏联,这一比值也从未超过70%。

2021年,中国给予美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随着疫情后期全球供应链的紊乱,引爆了美国的高通胀。

使之陷入三十年来,最大的通胀压力。

中美GDP比较

此后,为平抑通胀压力的美国,选择了激进的加息策略。

此举使美元一路走强,也就改变了中美经济的基本面。

2022年,中美的GDP绝对值差距,重新扩大到7.46万亿美元。

GDP比值也回落到70%左右。

而到今年(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跌到近些年最低谷的64.6%。

在这种情况下,以余丰慧为代表的的国内外经济学家或机构,开始对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抱有悲观态度,也的确是情有可原。

至于余丰慧表示,美国当前“消费强劲、就业充分,高科技世界第一,经济霸权割世界韭菜”,也确属实情。

据美联储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总量中接近7成是来自消费和服务。

且这一板块,为美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1.12%。

这与美联储从去年开始的连续加息有关。

其国内通胀率,从最高点超过9%,逐步回落到目前的3%左右。

物价的下调无疑刺激了大众的消费欲。

由此,数据也就不足为奇。

此外,美国另一项数据也表现出色。

那就是,其非住宅类固定投资增长了7.7%。

这无疑显示出当美国挥动其金融镰刀后,在美元高利率之下,全球的热钱都开始涌入美国。

从而推高了美国的资本投资。

相较于美国经济的强势,中国经济却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

除了账面上的GDP差距拉大,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让财经界唱衰。

例如,有日本经济学家指出有两点将遏制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其一,是美国发动的对华技术封锁,会压缩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空间。

可这些高新产业,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二,是中国愈发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未富先老”的担忧,无疑会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蒙上一层阴影。

基于以上的事实比较,网友对于余丰慧教授的无礼谩骂,大可不必。

只是,这些经济学家们在告诉网友一方面的事实时,却没有告知另一方面的事实。

这就存在歪曲事实全貌之嫌了。

实际上,中美GDP走势,在最近一年半内出现如此落差,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这是带有非常态下的特殊性。

言外之意,这些特殊性,并不能作为长线下,中美经济发展前景预测的基础。

因而,对于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忧。

就例如,被热炒的中美GDP差距拉大,就存在着许多没有阐明的另一面。

注水严重的美国GDP

美国目前的GDP数据,其实存在着严重的水分。

而这种水分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首先,美国过去一年半间面临的历史性高通胀。

根据摩根大通披露的相关数据,美国在2022年的年化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率分别达到了8%和16.5%。

相较之下,中国的这两个数字仅有2%和4.1%。

高通胀,无疑会推高物价,使经济出现过热的状况。

即便最终的增长率数字,扣除了通胀因素。

但其在不正常情况下,客观推动经济面板的扩张,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为此,美国不惜从去年年中开始,就不断加息。

要知道,时至今日,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达到历史高位——5.25%。

这对于自里根时代开始奉行新自由主义和MMT(现代货币理论)的美国而言,是十分少见的。

尤其,对于眼下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而言。

如此高的利率,加上其今年3月便已突破31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做个假设,如果美国高利率的状况,不能得到缓解。

那么在未来数年内,新一轮国债置换以后,美政府将面临每年上万亿的利息支付。

这无疑会加剧其财政赤字。

最终使其陷入不断扩张债务、借旧换新的恶性循环中。

其次,美元在最近一年以来,不断走强造成的汇率问题。

这是美联储不断加息的附带影响。

过去一年内,相较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

基本面宽松的中国政府,选择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从而对冲转型和中美贸易战深入带来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基准利率大致维持在2%左右,与美国已经事实上形成三个点以上的利差。

这就使国内外的游资,都毫不犹豫选择在此时涌向美国。

只是,大量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操作,则会客观上造成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不断下跌。

相比于2020-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去年年中开始一路从6.3跌到了如今的7.3。

因此,中国经济以人民币计价,保持了远甚于美国的高增长。

但以美元计价后,增长优势被削弱了许多。

这才造成了中美GDP差距的拉大。

其三,则是美国为了维持账面优势,人为的多次修改GDP计算方式。

这就造成了美国GDP的虚高。

我国GDP计算方式采取的是生产法。

即,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服务和货物价值,减去中间环节的数值,从而得出增加值。

这种方法的注水情况相对较小。

而美国则是采取的支出法。

是依据“GDP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净值”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本就容易高估数值。

再加上,美国近些年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将许多在中国不被计入GDP的事项,加入了计算。

从而进一步推高了GDP数值。

这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将“虚拟房租”加入GDP总值的计算。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美国人自己住的刚需房,也要按照市场行情计算价值,成为GDP的一部分。

而且,这一数字还相当之大。

2022年,美国全国的虚拟房租就超过2万亿美元,几乎占到了美国GDP总量的10%。

美国此举,与印度将牛粪计入GDP来美化数据,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

其四,疫情期间美国政府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还多次全国范围内直接发放现金。

这些钱流入市场,也必然创造可观的GDP数值。

但显然这种做法,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由此可见,中美近两年的GDP差距拉大,是各种特殊情况叠加下产生的特殊态。

既不具备代表性,也难以长久维持。

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GDP数值,真就是国家经济发展如何的唯一标准?

显然,这个问题是存疑的。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呢?

高新制造业决定中美未来

综合众多学者看法, 当属实实在在的工业。

尤其是高附加值、能创造大量高薪优质岗位的新兴制造业。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博弈,实质也一直是围绕制造业展开的。

例如,美国以国家力量亲自下场打压华为,便是针对我国以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通讯产业。

众所周知,自里根开启新自由主义后,沉溺于金融赚快钱的美国,很快面临了严峻的去工业化进程。

而产业失控与转移,正是美国衰落、中国崛起的根本所在。

为了重振制造业,从特朗普时代就开始了“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制造业回流口号。

为此,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包括《芯片和科学法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刺激和扶助措施。

但万事从来是“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

不管美国口号喊得再响亮,做秀搞得再精彩,制造业回流在客观上已经断无可能。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高新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最为亮眼的无疑是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一直是全球工业体系中最大的“蛋糕”。

其养活了无数的发达国家。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算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全球汽车制造业总值,可能逼近40万亿美元大关。

例如,我们的隔壁邻居日本。

其全国GDP总值的40%与汽车行业有关。

该行业直接为日本提供的高薪就业岗位,便有600万个。

可以说,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便是靠庞大的汽车产业支持的。

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近几年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在2020年的汽车出口为99.5万辆。

2021年,便翻了一倍增长到201.5万辆。

到2022年,这一数值终于突破300万大关,达到了311.1万辆。

而在今年(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达到了惊人的106万辆。

一举超过日本的104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出口大国。

这便是我们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底气所在。

更令人可喜的是,这还是中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彻底发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我国在吸取过去“以市场换技术”失败的合资车政策后,转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以极为优渥的政策辅助,成功劝说特斯拉“以全产业链留在中国”的条件落户上海。

相较于燃料汽车时代,中国仅作为零部件组装生产厂的定位,赚取低廉的辛苦费不同;

在新能源赛道,中国将占据全部的高附加值环节;

并能以此孕育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众多新能源车企。

这意味着,在新能源逐渐替代燃料汽车的未来,中国将第一次在汽车制造占据一席之地。

这无疑是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关键所在。

除了汽车制造业,我国在其他新兴产业中也发挥出色。

例如,一直被美国视若眼中钉的半导体产业。

华为在经历数年打压和蛰伏之后,在今年(2023年)8月底浴火重生。

其推出了最新款的全国产产业链的5G手机。

这不仅宣示着华为这家企业的重生,也代表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集体突围。

未来这块总值万亿美元的蛋糕,也将被中国收入囊中。

再比如,光伏产业。

在熬过欧盟制裁打压后,中国目前控制着世界95%的光伏产业。

一举成为我国领先世界的一大金字招牌。

相较于单纯的某类数据,实实在在的产业分析更准确,也更能道破一国经济发展之基本面和未来的关键所在。

显然,在中国制造业全面进入转型升级之时,草率地断言中国GDP难以超越美国无疑是短视片面的。

结语

从单纯的GDP数字来看,中美经济的确出现差距。

但我们对此不应过于担忧。

相较于冷冰冰的数据,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直接关乎民生的生活水平和居民幸福度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是唯物的。

想要支撑中国14亿人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们需要更多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这样的先进产业;

需要更多华为和比亚迪这样勇于创新的优质民族企业。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奋斗,中国经济总有腾飞的那天。

我们的对手从来不是世界某国,而是自己!

参考文献

胡畔. 深化对话交流 实现中美经济关系再平衡[N]. 中国经济时报,2017-03-19(002).

毛博. 竞争、冲突与合作:新时代中美关系探析[D].延安大学,2023.DOI:10.27438/d.cnki.gyadu.2022.000498.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我国GDP追上美国已经无望,美国经济仍强劲》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中国重抛美债,人民币冲击美元禁区,沙特反水,金融格局如何变?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海贼王娜美的胸竟然被这多人看过,海贼王胸部排名

下一篇:9月15号,邮储银行存款利息新调整:30万存银行,利息能躺赢吗?

未解之谜排行

未解之谜精选

未解之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