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发布时间:2023-06-20 14:40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未解之谜 > 手机阅读

作者:穆 炳 森

爱新觉罗·奕詝与奕訢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和第六子,哥俩个只相差一岁,是同父异母兄弟。因为道光帝的皇长子和皇二子已早殇,皇三子又过继给他人,所以皇四子奕詝便成为了皇长子。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大家都知道,道光帝非常喜爱他的这两个儿子,按照大清祖制应立奕詝为太子,可是论能力,弟弟奕訢在各个方面都胜哥哥一筹,这让道光帝在“立储”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然而,奕詝在师傅杜受田的教导下,采用“藏拙示仁”的计谋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訢与皇位失之交臂。道光帝为了补偿皇六子,临终时下谕封奕訢为“恭亲王”,并指婚娶重臣桂良之女为福晋。这样奕訢虽然有点委屈,但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高爵显,身份还是显赫无比,兄弟两人相处的还是十分融洽。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两人反目成仇,咸丰帝至死都没有原谅弟弟呢?

这是因为一个“字”引起的,事情要从头说起。

奕詝十岁时其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他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静贵妃谨尊先帝遗嘱,视奕訢为己出。在她精心教养,百般呵护下,奕詝逐渐长大成人。奕詝继承皇位后在上谕中曾说:“朕在冲龄,仰蒙康慈太妃(静贵妃)抚养,深恩。”“抚养朕躬十五载,恩恤伏加。”可见奕詝对静贵妃的养育之恩是念念不忘并心存感激的。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奕詝为了报答静贵妃的养育恩德,把恩泽用在了奕訢身上,称帝后在咸丰元年,就授奕訢为“十五善射大臣”,还把前朝大学士和珅的府邸“海淀别墅”赐于他,并亲题名为“朗润园”。第二年,咸丰帝又命奕訢署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处行走,而后又授宗人府宗令、正黄旗都统等职,使之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重臣。

静贵妃十四岁进宫,不但相貌端庄,聪颖贤惠,而且从十五岁开始为道光帝生下三男一女,在众嫔妃中特受恩宠。孝全成皇后死后,因为道光帝非常思念她,所以一直再没有立后,但单独把静贵妃升为皇贵妃,成为了六宫之主,同时把她的全家落入正黄旗满洲人,皇帝做的这一切,表示了对静贵妃的宠爱。

可能是由于静贵妃生育过早的原因,她到了中年就身体欠佳,经常生病。为了利于养病,咸丰帝把她供养在圆明园中,并将其生辰定为“慈寿节”,每年“倶隆礼称视”。咸丰帝把静贵妃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悉数照顾,当时正值太平天国猖獗之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仍然抽出时间去其住处探视问安,精心服侍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为表示友爱,咸丰帝还为奕訢出生的长子赐名“载澄”,给足了弟弟面子。对于这一切,奕訢非常感激这个皇帝哥哥,兄弟二人相处的十分和睦。但是后来因为一个字,使得两人感情破裂,关系紧张,势如水火。

原因是这样的:咸丰五年,静贵妃病情加重,危在旦夕,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命丧黄泉,于是奕訢请示咸丰帝,想在母亲尚未去世时为她讨个封号。在咸丰帝没有做出明确答复的情况下,奕訢就通知礼部下达了册封诏书,封其母为“康慈皇太后”。这显然是“娇诏”行为,对此咸丰帝非常生气,因为静贵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他只得忍下,没有追究。但是,咸丰帝始终对此耿耿于怀,兄弟两人关系从此出现裂痕。

同年七月静贵妃薨逝。按照惯例,后、妃死后都要加“谥号”,用来高度概括其生平,对静贵妃同样也要这样做。咸丰帝为静贵妃拟定的谥号是“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其中没有加系道光帝的谥。对于这个谥号奕訢非常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呢?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在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母去世,如果生前被封为“后”,死后的谥号中要加上先帝的“谥字”,以区别嫡庶。也就是说,静贵妃生前已被封为康慈皇太后,死后的谥号应该加上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如果没有这个字,静贵妃的神位就不能祔太庙,不能享受后代的祭祀,更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可见这一字之差,对静贵妃的身份来说有着天壤之别。对此,兄弟二人为谥号问题发生了争执,但是咸丰帝毫不让步,从此两人翻了脸。

既然静贵妃对咸丰帝有养育之恩,为什么不把她谥为“成皇后”呢?咸丰帝是有想法的:一是他把静贵妃当作亲生母亲一样孝敬,死后还恩准按皇太后的规格殡丧;二是恭王在自己没有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册封静贵妃为康慈太后的事没被追究;三是对奕訢加官进爵,使其身份显赫。这些做法,实在是加倍报答了静贵妃。咸丰帝还觉得,静贵妃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出身也远远不如道光的前三任皇后高贵,被谥为皇后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谥号中决不能加上“成”这个字。咸丰帝同时认为:他这样做已经是仁至义尽,无可厚非,只因为恭王得寸进尺的无理要求使他十分反感,几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咸丰五年夏,也就是孝静皇后丧事办完的几天后,咸丰帝突然下旨,以奕訢在办理皇太后殡葬时礼仪不周,事有疏漏,违悖祖制宗法为由,罢去了其军机大臣、宗人府令、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以示惩戒。咸丰帝这样做,标志着兄弟二人彻底决裂了。

几年后,在大臣们的一再保奏下,纵然使咸丰帝一度“开恩”为奕訢恢复了一些职务,但是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大打折扣。咸丰帝对他更加戒备,权力被大大削弱,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只因静贵妃谥号中的一个“成”字,奕訢挑战了咸丰帝的感情底线,酿成了一场宫廷风波。这件事不仅造成兄弟阋墙,而且断送了恭王的前程。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前安排辅助六岁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的“顾命八大臣”名单中没有列入奕訢的名字,把他彻底排除在朝廷权力中枢之外。这说明,奕訢为母争谥问题让咸丰帝始终不能释怀,至死都没有原谅他。

恭王奕訢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咸丰帝死后,他协助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使得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的地位和权力又逐渐达到了顶峰。试想,如果当时咸丰帝能把恭王列入“八大臣”之中,按他的智慧与能力辅弼朝廷,晚清的历史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写法了。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参考书籍:

1《清文宗实录》; 2《清史演义》;3《正说清朝十二帝》;4《大清未解之谜》。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咸丰帝临终时为什么情愿找外人做顾命大臣,也不选择弟弟恭亲王?

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同治帝的老爹,还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当然他还是清朝的第9位皇帝,二十岁登基称帝,在位十一年,三十一岁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他的一生可以算是比较悲剧的人生:先天不足,从小没娘,少年时骑马摔断腿,变成了跛子;登基后不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接着就是二次鸦片战争,还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苦命皇帝。

在咸丰帝就要撒手人寰的时候,他也召集了八位大臣,来商讨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据《晚清宫廷实纪》记载,传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兹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杜翰、匡源、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咸丰帝为什么一下给儿子留下八位顾命大臣,奇怪的是竟然没有自己的六弟恭亲王,这是为什么呢?

恭亲王和咸丰帝从小一起长大,都是由恭亲王母亲静贵妃抚养大的,咸丰帝登基后恭亲王曾为生母争取皇太后的名分,但咸丰帝坚持尊静妃为皇贵太妃,因此母子三人就有了一个心结从此产生了隔阂,这应该是咸丰帝不愿意考虑恭亲王为顾命大臣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估计是咸丰帝考虑到恭亲王的能力太出众了,而且在朝廷中的威望也极高,并且当年道光帝曾有想立恭亲王为皇帝的想法。恭亲王作为根正苗红的皇叔,在咸丰死后,如果恭亲王一旦有野心谋反,慈禧和同治帝孤儿寡母肯定无力反抗,是很容易就成功的。可见,咸丰帝至死都没有放下与恭亲王之间的心结和猜疑。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

咸丰帝对于兄弟恭亲王的态度,为何从宠信到忌惮?

咸丰帝对恭亲王奕欣一直是忌惮,从没有什么宠信,只是经过一次探视让他对奕欣的看法更加恶劣了。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加上道光前面的三个儿子都已夭折,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长子。咸丰帝奕詝的母亲在他十岁时死了,道光皇帝把奕詝交给静贵妃扶养,而静贵妃还有一个儿子比奕詝小一岁的六阿哥奕欣。奕詝从小受传统教育,把静贵妃当成生母很是孝顺,对六弟视如一奶同胞的兄弟,只是在皇位的争夺中奕欣是他最大的对手。

清朝皇位不分嫡庶立贤为主,秘密立储的方式决定皇位的继承者,奕詝虽然是嫡长子,但是从小体弱多病,还有残疾。而他的六弟奕欣文武双全,不但本领强,身体素质也很好,怎么看都比哥哥强。奕詝的优势在于有杜受田这么一个好老师,杜受田深知自己学生的劣势,和六阿哥奕欣比文韬武略,根本不可能赢。

杜受田让奕欣采取藏拙,表现自己的仁孝之心,取悦道光帝。在春季狩猎时,一箭不发,在道光帝面前以春季万物生长不好杀生来显示自己的仁慈,同时隐藏了自己在骑射能力的劣势。道光帝弥留之际,召两兄弟觐见,让他们谈对朝政的看法,奕欣是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又是杜受田让奕詝一个劲地哭,表示对道光帝的不舍,显示自己的孝心。

正是这些表演让道光帝认为奕詝会是一个仁孝之君,在内心万分矛盾的情况下秘密立储,由奕詝继承皇位。但是道光帝在遗嘱里离奇地写了两个儿子,封六阿哥奕欣为恭亲王,四阿哥奕詝为储君,封王还写在立储前面。实际上这样遗嘱怎么可能让兄弟两人能和睦相处,奕欣会觉得皇位本来应该是我的,奕詝对这个弟弟一定是如芒在背。

奕詝登基以后,选择遵照道光遗嘱封奕欣为亲王,并让他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这些做法只是咸丰帝刚登基,在众人面前的表演而已。

内心深处对恭亲王奕欣深为忌惮,奕欣能力很强,在军机大臣任上做了不少事情,咸丰只是维持表面的态度。

咸丰对奕欣的改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是静贵妃现在的康慈皇太妃,一直想要当皇后。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帝只能立三个皇后,道光皇帝已经立了三个皇后,都在道光之前死了,而清朝除了康熙,没有其他皇帝超过三个皇后的,所以只封静贵妃为皇贵妃统领后宫。

在弥留之际,恭亲王奕欣一心为母亲讨要太后名分,咸丰帝是被康慈皇太贵妃养大的,不好直接拒绝,对奕欣的要求只是“哦哦”的应了一下。奕欣以为咸丰同意了,就去传旨封皇太贵妃为太后了。咸丰帝算是吃了个哑巴亏,立马就借口恭亲王奕欣为太后办理丧事有疏漏撤掉奕欣的军机大臣位置,让他到上书房继续读书。即使到了咸丰在热河快要断气,奕欣想要到热河看望咸丰都拒绝了。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和奕訢为什么不和》感兴趣,还可以看看《蚂蚁看人类是什么样子的(蚂蚁能看见人的样子吗)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盘点有关人类大脑的10大未解之谜的小说,世界大脑十大未解之谜

下一篇:世界上最危险的学校,韦拉克鲁斯大学犯罪事件/血腥斗殴频发 ...

未解之谜排行

未解之谜精选

未解之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