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发布时间:2023-09-01 06:20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神秘莫测的湘西,诡异离奇的事件,汗毛倒竖的景象,敬请收看《走近科学》:行走的尸体。”

当阴沉的男低音慢慢念出这段话,配上暗黑的影视画面,我们心中会不会有一种发毛的感觉?

这便是《走近科学》栏目的惯常做法,用“鬼故事”的方式讲述开头,营造出惊悚吓人之感,将观众吸引住,到了最后才解密,原来这不是什么“离奇”“灵异”事件,用科学便能解释得通。

这样的制作方式虽使《走近科学》的收视率不错,却还是被奉为狗血节目,被许多人戏称为“童年的噩梦”。

2019年,官方宣布《走近科学》停播,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许多人都不明白,《走近科学》播的好好的,为何要停播呢?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网友表示:

“至今还记得张腾岳老师的眯眯眼,以及那些被节目吓得睡不着的夜晚。”

“天哪,这可是童年阴影之一,要完结了居然还有点不舍得。”

“走近科学节目从此不再播出,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今日说法。”

......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对于许多网友来说,《走近科学》节目虽然狗血,但却是他们童年的回忆,得知《走近科学》不再更新,停播的消息,大多数网友的内心自然是不舍的。

其中,有那么几期节目,更是被网友奉为经典,被称作噩梦中的噩梦。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中国UFO悬案:谁在背我飞行

“一夜之间,他现身千里之外,神秘人物飞来飞去,什么人会有如此的本领,他是谁?他有怎样的魅力?罕见的UFO事件为何频频在他身上出现?”

“且听故事,谁在背我飞行?”

在这期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黄延秋的农民,一夜之间飞跃千里之外,出现在了南京。

乍一听这件事,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置信,觉得一定是个假消息,但当媒体前去采访黄延秋时,他却肯定地承认自己的记忆没有错乱,他说:“当时我都不相信来了这么远,一直以为在做梦。”

那么,黄延秋所说的可靠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他会不会和节目组串通好了说辞,在骗观众?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拍摄节目时,黄延秋已经50多岁了,他离奇失踪的这件事,早在20多岁新婚后便出现了,根据他的回忆,农历6月12日,他吃完饭便睡觉了,结果睡觉一睡醒就到了南京。

不仅如此,在他的回忆里,他是出现在户外的,他说自己看到了一个大池子,里面还有很多水,起来后,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环境,也不知道怎么走。

此时的黄延秋一直以为自己在做梦,所以也就没当回事。

但走着走着,黄延秋意识到了不对劲,他内心想着,这感觉怎么这么真实呢,通过询问路人,他得知了自己原来身处南京。

得知消息的他,被吓了一个激灵,因为他从老家邯郸到南京,有一千公里的距离,更何况他是第一天晚上睡下,第二日早上到的南京。

或许有人会说,坐着飞机高铁一夜就到了,或许是黄延秋的记忆错乱了。

但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20世纪70年代,处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黄延秋又怎么可能一夜间从邯郸消失,出现在南京呢?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黄延秋的邻居表示,在黄延秋走后,他曾多次去黄延秋家里找过他,好几次去都没看见他的人影,等于说,黄延秋的记忆也没有错乱,他确确实实去了南京,离开了老家。

更离奇的是,黄延秋还遇到了两个民警,民警问他做啥的,为什么在这里,黄延秋老老实实地交代了来龙去脉,之后民警还给他买了一张车票,让他去上海。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黄延秋觉得背后发毛,也让黄延秋产生了,有两个人背着他飞行的想法。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后来,河北肥乡县UFO研究会长冀建民得知这件事后,认为黄延秋的失踪可能与UFO有关,或许是外星人开着UFO背黄延秋走的。

在记者的采访中,冀建民严肃地说着,曾经他在一个杂志中看到过类似的事件,在法国南方的一个城市,发生了失踪案件,外星人将一个年轻男子给劫走了。

那么,真如冀建民所说,黄延秋是被外星人给背走的么?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记者去采访了医生,医生表示,黄延秋可能患上了1%—6%人得的病例“睡行症”。

黄延秋得知专家的定论后,很不相信,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脑子里为什么没有他出行的记录。

为了进一步确定黄延秋的症状,北京宣武医院对他的脑部器官,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得出了最终的结论,黄延秋的脑部是正常的,并没有问题。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既然没有问题,那黄延秋的事,究竟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不是癫痫病,也没有任何的脑外伤病史,医生说,他可能是一个精神偏执者,所以才会执着地去寻找两个背他飞的人。

最终,主持人王刚揭晓了最后的答案,黄延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偏执的症状,是因为身边有人喜欢研究外星人的问题,而他的三次失踪,也只不过是生活在农村,对城市生活向往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梦游状态下,不太正常的活动而已。

当节目组问他:“你能接受精神偏差的说法么?”

黄延秋回答得很坦然,他说:“我接受。”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离奇事件:湘西赶尸真相

这个节目,被许多人称为《走近科学》里最恐怖的节目,许多人都表示,还没看三分钟,就胆小的关掉了电视。

故事要从20世纪50年代左右说起,当时,有两名解放军,被派到了湘西地区的警察局协助工作,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一件异常离奇的事件。

几个神秘人出现在了通道县,神秘人戴着斗笠,穿着长袍,从解放军的面前经过,引起了解放军的高度重视。

为了调查清楚这几个神秘人的身份,解放军悄悄的跟随在他们身后。

这一行神秘人在一家旅店停下了,为首的解放军战士打了个手势,让大家埋伏在这里,等待着神秘人的出现。

但等了许久都没等到他们出来。

于是,到了夜晚时,解放军战士进了旅店,向店老板询问了情况,店老板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附近没旁人后,悄悄趴在解放军战士耳边告诉他:“我告诉你,这群人是赶尸的,走在前面的是赶尸匠,后面的是尸体。”

听到这里,不了解情况的解放军战士,吓了一跳,尸体怎么会行走,赶尸人这一神秘的职业又是怎么一回事?再加上湘西地区刚刚解放不久,各种黑暗势力在这里猖狂,所以解放军战士觉得,必须调查清楚,不能留有隐患。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图源网络

就这样,解放军战士在旅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时,却被店家告知那群赶尸人已经走了,解放军战士听到这里,立马小跑着追了上去,没过多久,他们便看到了赶尸人的身影。

随后,解放军战士放慢脚步继续跟踪,在跟随了几日后,他们终于发现了真相,原来尸体并不能行走,赶尸也只是当地的一个习俗罢了,客死他乡的人,希望自己叶落归根,于是家人便雇佣了赶尸人,让赶尸人将他们的遗骸送家乡。

而这便是赶尸人的真相。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走近科学》背后

通过上述的两则故事,我们便可看出《走近科学》的收视率秘籍。

即:用装神弄鬼讲故事的方式,刻意在开头营造悬念,打造出神秘惊悚的氛围,把观众的好奇心牢牢地吊住。

当观众的好奇心被吊住后,再把可以用几句话解释清楚的小事,来来回回的拉扯,绕来绕去,几经兜兜转转后,最后再在结尾揭开谜底。

而揭开的这个谜底,又往往让观众大失所望。

比如有一集说老人家的灯老师莫名其妙的自己亮起,就在大家都以为闹鬼,无法解释缘由时,来村里检修电路的师傅却告诉他们,时电灯开关的螺丝松了,拧紧就好了。

还有一集说,村子里每到半夜都有怪异的声音,在采访中,村民都说这里可能有野兽出没,但到了最后,答案却揭晓,原来声音是村中一胖子睡觉打呼噜的声音。

类似的节目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举例子了,简而言之,《走近科学》的大部分节目,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讲故事,并配合着惊悚的音乐与画面,将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神秘,从而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直至最终答案的揭晓。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而《走近科学》也因这种独特的讲故事方式,备受争议,有的网友评价着,节目除去广告外不过20分钟,但讲到正点的内容,只有2分钟,其余的18分钟都是在讲废话,误导观众。

还有的网友说,《走近科学》把观众当“傻子”,当事人当“疯子”,硬是将一个科普节目拍成了鬼片。

透过现象看本质,《走近科学》之所以这样拍,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让《走近科学》科普节目,做出了这么大的改变?《走近科学》以“鬼故事”叙事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其实,在那个电脑手机都未普及的年代,民众的精神娱乐活动,基本都是收看电视节目。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再加上当时大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正儿八经的科普节目,就很少有人前去收看,而《走近科学》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科学,提升收视率,于2004年改版。

改版后的《走近科学》,风格彻底一换,自此走上了一条靠悬疑诡异博眼球的伪科学之路,并且还选择了如UFO、湘西赶尸、水怪等灵异选题来吸引人们收看。

凭借着奇闻异事的故事,再加上节目里常用的“究竟怎样”“到底如何”等强烈语气表达、惊悚的画面、诡异的音乐,人们的情绪瞬间便被节目带动了起来。

比如,当讲到“新婚之夜,老屋墙上出现怪影”再配上黑夜影子画面、恐怖片音乐时,大家的汗毛会不会吓得竖起?

正是因为这种风格上的转换,也使《走近科学》一炮走红,成了央视收视率排名靠前的节目之一,观众虽然骂声连连,但还是忍不住按时观看,因为相比较其它电视节目来说,《走近科学》显然更具观赏性。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而《走近科学》在改版之前,收视率可谓是一片惨淡,根据主持人张腾岳的一次采访回忆,在1998年—2003年时,节目都是一本正经的科普,打造的都是《爆炸消除锅炉预应力》式的“真科学”,为此,节目组还特意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台。

尽管这样,早些时期的《走近科学》也没多少老百姓会收看,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看内容有趣与否,不关注有几位诺贝尔奖者同台,而平平叙事的科普节目,对他们来说,更是像看天书一样,枯燥乏味。

试想,如果没有人看,那科普节目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为了使更多的民众了解科学,愿意将科普节目看下去。

《走近科学》节目组这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从社会生活话题中选取选题,并在结尾给予一个科学性的解释,从而给民众普及新的科学。

而之后的法制节目,也多多少少有参考《走近科学》这样的叙事方式,比如《道德观察》节目里的一句“这一切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就这样,《走近科学》通过改版,走向了高收视率的时代。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或许,有人会说《走近科学》装神弄鬼。

或许,会有人说《走近科学》刻意营造虚假剧情。

再或许,还有人说《走近科学》是欺骗观众的感情。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走近科学》通过它独有的讲故事方式,既普及了一些科学知识,又打破了封建迷信,提高了人们的认知。

节目组是想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迷信,生活中没有灵异现象,一切都可以用科学解释。

节目中,既有装僵尸希望得到爸爸关注的孩子,又有像湘西赶尸那样的老习俗科普,在有些网友的眼里,《走近科学》是将李白式的浪漫主义思潮,和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恐怖风格相融合了,节目不仅具有观赏性,其故事本身呈现出的意义,也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姓渐渐了解到了科学,大多数人也不再迷信,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而《走近科学》也随之改版,从2010年起,便很少出现“鬼神”选题了,大多都是硬核的科普知识。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学》播出了最后一期节目:《治理水花生》。

至此,播放了21年之久的《走近科学》停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走近科学》的停播,网友纷纷表示不舍,对于大多数的80后、90后来说,《走近科学》就是他们童年的记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怀念躲在被窝看《走近科学》的那些年。

许多网友都纷纷感慨着:“广大人民终于走进了科学,科普任务圆满完成。”

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反对迷信,崇尚科学”这八个字,早已深扎在民众的心中了,如今《走近科学》科普节目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科普教育工作永远不会停......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开头恐怖片,中间悬疑片,结尾搞笑片,央视《走近科学》停播往事

23年前央视的一档科普栏目《走近科学》,在1998年首播后,很快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

2019年,《走近科学》停播。

几十年中,它成了70后茶余饭后的谈资,80后课间探讨的话题,90后童年的噩梦阴影。

《走近科学》节目组,硬是把这档科普节目,搞成了“开头是恐怖片、中间是悬疑片、结尾是搞笑片”模式,引起不少争议。

《人民日报》曾刊文称:《走近科学》是“媒体装神弄鬼的一面旗”。

人民网指出:把公益性的科学栏目搞成一档猎奇节目,是一件很令人没脸的事。

但当《走近科学》停播之后,观众又开始怀念这档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节目。

“走近科学是我的快乐源泉。”

“虽然挺乱七八糟的,可我好像还是不想让它停播。”

“其实它挺好的,让我一个不敢看恐怖片的人觉得,有些事情没那么恐怖”

……

观众们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骂得痛快淋漓。

不得不说,这是一档奇怪的节目,有着一群奇怪的观众,哪怕《走近科学》如今已经停播,但它的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就如《走近科学》主持人张腾岳,在《吐槽大会》中再次说出那句熟悉的句子:“我们怎么就伪科学了?”

01

1998年6月1日,央视出品了一档科普节目《走近科学》。

一开始,这档节目很正常,科普知识,介绍重大科技事件、政策和成果。

但知识点太硬,观众嚼不动。

2003年,《走近科学》因为收视率不佳而受到了黄牌警告,栏目的生存一度受到威胁。

于是就有了2004年该栏目的一次重大改版。

这次改版之后,《走近科学》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为了提高收视率,保证栏目能存活,节目组选了一条靠悬疑、诡异、博眼球的道路。

往往用故弄玄虚的手法,利用恐怖的画面和音效、故作神秘的解说来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在最后的2分钟里,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

观众聚精会神看了半天,最后发现自己被耍了。

有一期节目给人印象相当深刻。

2010年6月的一天,河北某县的一个村民,听到头顶有飞机飞过,抬头望去时,却发现一个闪着耀眼光芒的球状物体掉落下来,砸在了不远处的荒地上。

随后,一帮村民去一探究竟。

走近一看,原来掉下来的是两团冰球。

神奇的是,冰球呈淡蓝色,显得美丽而神秘,直径大小约为四十厘米,重达五十公斤,地上都被砸出一个大坑。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村民首先排除了冰雹,当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迷信的老人家说这是老天爷给咱们发出的警告。

上过几年中学的年轻后生说这是天外陨石。

最后大家请来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长者仔细看过之后,带着思索的表情表示:“这是无根水,要是每天吃一口,可以治疗百病。”

有胆大的村民,当场就舔了一口这坨蓝色的冰球,舔完之后还表示:“味道还不错,咸咸的。”

最终,村支书决定先将这些冰球拿回去冻着,等他联系专家再鉴定。

临走时,那位长者还敲下几块碎冰,带回家准备拿它做饭。

《走近科学》节目组接到村支书的电话,立刻联系了北京天文馆,馆长也不含糊,直接跟着节目组来到了村里调查。

天文台的专家,觉得这些物质可能来自外太空。

但实验室的专家否定了这一猜测,鉴定结果显示该物质并非来自外太空。

又有人猜测是不是外星球未被发现的元素,但检验发现该物质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和常见的无机物。

一时间,专家们和节目组的人,都陷入了僵局。

大家绞尽脑汁之时,一位曾在机场工作过的专家突然想起,飞机上乘客的排泄物,经过处理会成为冰块,并呈现蓝色。

最终鉴定结果显示:这是飞机上掉下来的人的排泄物。

但很多村民不相信这个结果,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无根水”,尤其是那个舔过冰块的村民,和拿冰块做饭的老者,对“无根水”一说深信不疑。

节目的最后称,因为这两坨冰球和飞机场的排泄物冰块体积差别过大,还是需要研究,随后天文馆专门保存了这些冰块,准备继续研究。

当时看完这期节目,正在吃饭的观众,心中五味杂陈。

想嘲笑那位舔冰的村民,却又发现自己也被节目组戏耍着看了大半天,只能心中暗骂,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某村全村处处“漏电”,哪哪一量都是220V的电压,连空气也带电,村民也开始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

专家调查一番无果,最后不经意发现,原来是试电笔坏了,测哪都显示220V。村民因为怕触电,精神高度紧张,所以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导致头昏脑胀的症状发生。

02

要是只有这些“未解之谜”,也不至于让很多小孩子看过之后吓得不敢睡觉,《走近科学》曾出过一系列“怪力乱神”的节目。

比如:

一个村子每到半夜时分,就会传出一阵阵怪叫声。大胆的村民找遍了整个村庄,也没发现怪叫的来源,村里老者说这里传说有异常凶猛的野兽出没,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节目组也是添油加醋,搞了恐怖音效,用了诡异滤镜,还分了上下两集。

看完上集的小朋友,吓得晚上不敢去厕所。

结果下集最后揭秘,原来是村里一个胖子睡觉打呼噜。

这找谁说理去?

还有:

一期节目讲“飞棍传说”,一开始称摄像头多次拍到了外星人的飞船,神乎其神、甚至分了上中下三集播出,最后发现是一只扑棱蛾子在摄像头前飞舞。

一期讲一个孩子被“鬼”附身,经常做出各种怪动作,翻白眼、咬人、像僵尸片中的僵尸那样跳着走路,村民害怕极了。

节目组把小孩拉去检查身体,结果也是一切正常。最后心理医生给出答案:孩子的父亲平时不关注他,他想靠这些怪动作引起父亲的关心。

还有好多期用“鬼”字做标题的节目,比如“半夜鬼拉灯”、发怒的“鬼火”、殡仪馆离奇事件、老屋怪影之谜等,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原因,被节目组包装一番后分集播出,往往能吓得人不敢睡觉。

“水怪系列”就更扯了,各种悬疑、各种推理、各种专家,最后发现三种可怕的水怪分别是“乌龟、水獭和一只废旧汽艇。”

是不是很像如今某音经常出现的“水猴子”,多亏有@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来鉴定网络热门生物。

其实回头想想,了解一定科学知识的人,看这些节目很扯,但还有很多没有多少文化、不懂科学常识的人,往往会将普通的事物看成是神秘现象,甚至是迷信传说。

《走近科学》那时候做的事,很像现在的科普达人做的事情,给大家普及一些常见的自然、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常识。

本质上也是为了破除迷信思想、只不过《走近科学》为了噱头,搞得有点夸张,堪称“标题党”的鼻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档下饭的搞笑节目。

03

2005年,改版后的《走近科学》,从以前没人看的节目,一跃成为收视率强劲的热门节目。到了2007年,《走近科学》已经站在了国内电视猎奇界的巅峰。

作家郑军曾描述《走近科学》的火爆程度:北方浴池的习俗,是在里面喝茶、打牌、吆五喝六,有次我走进一家浴室,里面却出奇地安静,仔细一瞧,原来大家正目不转睛 地看《走近科学》。

主持人张腾岳也跟着爆红。

尽管解说词冗长、但他眯着眼睛认真解说的模样,还是收获了无数粉丝的喜爱。

张腾岳表示:“以前我家邻居都不知道我是央视的主持人,现在外面买个菜,卖菜大爷都找我要签名。”

节目风光了两年,但人们也受够了“标题党”的故弄玄虚,质疑声不断涌现。

连节目组的制作人张国飞都自曝:我们选题的标准,最重要的是选题要吸引人、然后是故事要曲折,接下来才是科学性。

基调是这样,节目最终呈现的结果自然就成了开始充满噱头,结尾莫名其妙。

经过一系列“鬼”故事,“怪”传奇之后,官媒都看不下去了,直称“《走近科学》是媒体装神弄鬼的一面旗”。

这个评价,让节目组如芒刺背。

随后他们又推出了一系列“雷声大雨点小”的节目,比如60多岁的老人身体会自燃,结果是孙女点的火,原因是当地将“老人自燃”看成是有福气的象征,孙女想让父母赡养老人。

还有,有人报警称有人走私熊猫,警察到场后发现这只熊猫很古怪,专家表示这是熊猫与后交配后的产物,最后动物的主人出来解释道:“我闲着无聊,给家里的松狮染了色。”

虽然节目中不再提什么鬼怪传说,但依旧是故弄玄虚,在智商层面,观众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对此,主持人张腾岳很是委屈,他觉得寓教于乐的同时,讲清楚了一个科学知识,或者揭开了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这就够了。况且节目组也没有瞎编乱造,很多线索都是热心观众来电提供的。

制作人张国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哪怕观众全是小学学历,我们也得伺候到,至于节目能做多久,希望能做到人人都相信科学的那一天。”

但随着批评声音越来越多,《走近科学》在2010年又进行了一次改版,换了制作团队,并撤出晚间8点的黄金档,砍掉猎奇故事,改为硬核科普,但收视率也随之大跌。

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学》在播完“治理水花生”后,宣布停播。

没想到,以前骂这档节目不入流的网友们,又心生怀念:“虽然它有鬼片一样的开头,狗血一般的结局,但确实好看。”

结语

抛开故弄玄虚不谈,《走近科学》在一定层面上,其实是对科普工作有着突出贡献的。

节目是在1998年开播,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的数字是8507万,这些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而《走近科学》很大一部分观众,也来自农村。

在了解一定科学常识的观众眼中,《走近科学》里讲得东西可能是个笑话,但在受迷信思想荼毒的人群中,这档节目让他们增长了知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的数字下降到5400万。

或许是走进科学的人变多了,《走近科学》也就停播了。

——END——

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

承载太多人童年的《走进科学》为什么停播了呢?你想说些什么?

曾经风靡一时的《走进科学》在2019年停播,在我们的记忆中,《走进科学》这档节目可谓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对于每一期节目都是准时准点的进行观看,到了第二天还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分享讨论关于节目的内容。

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在2019年9月30日播出最后一期节目,此后就不在播出,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淡出,成为记忆深处永久的“回忆”。

对于《走进科学》停播,许多人一片哗然,为什么能够停播呢?在官方认可的一档传播科学的节目,带给儿童了解科学,走进科学,从而热爱科学的节目,为什么能够停播呢?而还有一些网友就说,你看一看他每期的题目就能够知道答案了。

不少网友还对《走进科学》停播专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进行留言述说自己印象最深刻,感觉到最为恐怖的内容,不少人还进行调侃,模仿《走进科学》的标题来表达《走进科学》停播的看法。

网友1:《走进科学》为何神秘停播?央视为何对此事沉默不言?一旁观众为何露出神秘微笑?这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请收看今晚八点半的《走进科学之走进科学》。

网友2:这位网友说出自己内心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来纪念停播的《走进科学》。

其中有一集就是说有为人家的电灯老是自己莫名其妙的亮起来,这时有的村民就说了这是闹鬼了,家里的老两口就病倒了,经过节目的各种渲染和烘托,营造出一种十分恐怖的画面,到最后给出的结果竟然是螺丝松动了。你说想笑不想笑,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一集一播出,许多网友都会说:“编剧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走近科学》,央视著名科普类电视节目,于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陪伴了我们整整20多年。

为什么原本一本正经的科普类节目,竟然会沦落到被网友取笑的地步,为什么会从神坛跌落下来,到最后不得不停播呢?原来的模式不好吗?也许我们能够从《走进科学》中发现其停播的原因。

我们不要误会《走进科学》都是“标题党”,都是那种利用能够什么吊起观众胃口,感觉非常神秘的话题,到最后却是再普通不过的真相。

其实《走进科学》一开始是正儿八经的科普节目,为此栏目组还特意请来许多诺贝尔获奖的科学家来进行解读和宣传一些科学现象,主持人张腾岳在一次采访中回忆,1998年至2003年间,节目都是《爆炸消除锅炉预应力》式的“真科学”,还曾请到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台,利用十分高大上的专业术语来进行告知大众科学真相,解开迷雾,让科学走进人们心中。

但是一开始的栏目组可能高估了当时国人的科学认知和教育程度,在当时这样的方式导致此节目收视率非常低,一度有播不下去的节奏,为此栏目组不得不想点法子让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提上去。

这不《走进科学》开始转型了,不再由那种高高在上的科学专业术语进行传播了,而是开始采用一种“标题党”,博取人们眼球的“伪科学”方式来进行解读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热点、奇怪、和人们认知出差别的、生活中普通的事件加上科学的解读,只不过在这科学解读之前往往会加上一些不可思议的问法。

就是这种的方式让这个濒临死亡的节日起死回生,甚至一度成为全民皆看的节目,但是任何一味的利用一开始扑所迷离的开头到最后往往最为普通的结尾,都会让观众而感觉厌烦,甚至此节目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变为“伪科学”节目,利用“中二”的标题,靠着种种悬疑诡异甚至恐怖,的事件让大家不自觉的入迷起来,到最后草草收尾,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答案,非要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走下神坛,步入黄土。

节目号称宣扬科学,可相当的一部分选题策划根本与科学毫不相关,比如水怪UFO等难以科学实证的未解之谜,或各种装神弄鬼的灵异事件。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背后要么纯属狗血误会,要么干脆宣布是当事人有心理问题,一切都是幻觉,最终都沦为打着科学幌子的人造闹剧。”以至于网友总结出此节目的模式:“开端一定要诡异,剧情一定要曲折,当事人一定要权威,结局一定要坑爹。”

xxx为何频频失窃?xxx为何深夜惨叫?xxx为何屡遭黑手?xxx究竟是何人所为?xxx究竟是人是鬼?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科学…

其中的搞笑的《走进科学》报道,某农村上空莫名其妙的掉落下一种“神秘”的冰块,导致全村人民进行围观,议论纷纷,其中有胆大的人拿起来进行品尝,说这东西有点咸,吃这还可以。而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界,这所谓的冰块,竟然是飞机卫生间上掉落下来的,也就是经过处理的人类排泄物。

还有什么大爷发现自己身体会变色,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到最后的结果是内裤掉色了。

还有小区内的摄像头连续多天拍摄到一种发光的不明物体,有的人说这是神秘中的龙,还有的说这是鬼魂,甚至有的说这是外星飞船,到最后的结果是飞蛾。

关于这种话题内容在《走进科学》可谓数不胜数,这也是到最后被网友所诟病的话题。

其实《走近科学》就是因为走了好几年,还没有走近过,所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学,只不过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无法能够深入人心,不得已而选择此类题目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为啥我小时候没发现它是个搞笑节目?还看得那么津津有味?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才是《走近科学》最精巧的地方!

它的受众十分清晰,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小时候的我,还有不懂科学的老人家们,因为《走近科学》的理念极其清晰:别迷信,生活中的灵异现象背后都很简单。

我们还是要感谢《走进科学》所给我们带来的欢声笑语和难忘的童年的,更应该感谢让我们学习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只不过现在我们的教育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而全民进入了科学素质,而《走进科学》那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在我们这个时代要告一段落了,但是这绝对不代表我们科普事业的停止,相反我们更应该推出更加高质量的科普节目,从而达到全民科学的地步。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2019年闹鬼事件,央视十大恐怖节目》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空中怪车事件:1994年贵阳空中怪车事件的真相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有种“整容”叫郑爽退圈,被封杀两年后,她发胖秃头像换了一个人

下一篇:飞机失事最多的国家 无中国、航空巨头竟榜上第一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