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发布时间:2023-10-16 07:11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我国农村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文化习俗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点!现在很多习俗都在开始慢慢的改变,但很多地方保留祖先的那套礼仪礼规。那以前的葬礼有什么仪式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一、烧倒头纸

意思就是如果家里有人死了,就会把死者的头朝外,脚朝家里面放着,然后在床前放一个盆来烧纸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瓮盆”,在农村孝子和娘家那边的人都是要来烧纸钱的!

二、报庙

报庙其实就是,家里有人离世,家里的儿子一定要去祖先的坟里,告诉老人已经离世了,这也被叫做“引魂”。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三、报丧

因为在农村,丧礼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很多人的帮忙,因此在农村就有“红事请,白事到”的说法。如果不是本姓人帮忙,死者的儿子还要一一的叩头感谢。对于亲朋好友也要报丧叩头,但是只能在别人的家门口,不能进去。

四、入殓

就是在家里老人死了之后,给他们换上他们之前准备的寿衣,还要将半生不熟的饺子放到老人的嘴里。以前在农村只要死人了,都会用到棺材,不过现在很多都用火葬来代替土葬了。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五、扯孝帽

在农村,看人们带的孝帽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和死者的关系了,其中孝帽有圆的,羊角形状的,而且在葬礼规定鞋子一定要是白色或者用白布包裹的。

六、设灵棚

在农村,激励如果有人死了,一定要搭灵棚,用来给孝子跪坐在左右和前来的亲朋好友祭拜。这个风俗也是“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的说法的由来。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七、拉菜单

因为农村的丧礼很多人去,所以在丧礼时还要准备好足够的饭菜,不过这些通常都会请厨师在屋外的大街上炒,而亲朋好友都会在棚内吃“豆腐汤”。

八、泼汤

就是死者的长子,会在葬礼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拿“引魂幡”来抬面汤,然后泼向大街。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九、破土

就是在发丧时,人们吃完早餐之后,由死者家人带着客人们去坟地,有的子女还会挖掉三下的土,以表自己的孝心,而客人则负责打穴。

十、吊唁

就是在死者灵柩前叩拜,不同的关系仪式都是不一样的。

十一、摔“老盆”

就是吊唁结束之后,由死者的长子摔盆子,盆子是摔得越碎越好的。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十二、路祭,送盘缠

这是属于人们给他告别的一种方式。

十三、落葬

是葬礼的最后一步,落葬后降雨是最好的。

十四、圆坟

葬礼结束后三天,子女就要去圆坟,圆的越大越好。

十五、烧七

葬礼结束之后子女烧纸钱,农村通常会烧完“五七”,烧“周年”。

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

看完这些习俗之后,有多少是你熟知的程序呢?

常见的农村丧葬习俗都有哪些?有何讲究?

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豪华而带有神秘的色彩。古话有云,吃要苏杭二州,死要在泉州。其实就是泉州地区的丧葬规格非常豪华,可以说在古代丧葬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事情。

1、入殓。人死了要入殓,入殓的衣服非常有讲究,都必须是单数的,我们这里通常是上衣7件裤子3件。遇到非常高寿的人,或者是地位非常崇高的人,就必须要上衣9件裤子5件。遇到短命夭折,或者是意外死亡的,就是上衣5件裤子3件。这些都有具体的规格,不可以随便乱用。而且寿衣的件数不是平常的算法,而是一层就算一件。有的夹衣是两层的,那就算两件。

2、守灵。在泉州,守灵一般都是3天为起点,如果有人没有停灵三天就出殡,那会被人戳断脊梁骨。而且三天守灵都要哭丧,早上7点开始女儿就要不断哭丧,哭足三天。现在哭不动,就都是请人来哭丧,十几分钟50块,有钱的人就是一整天请,没有钱的就哭一会儿再请一场,不过再便宜一天下来也要大几百块。

3、出殡贺仪。今年我隔壁家有两个老人去世了,一家是19队的乐队,一家是27队。出殡的时候请乐队来热闹一下是我们的习俗,花圈反而还没有那么流行。乐队有很多形式,西乐、腰鼓、惠安女等等,一队基本是二十个左右的人,价格是3000块左右。人越多,价格越贵。虽然花费很昂贵,但是场面非常风光热闹。

4、送殡。我们这里出殡,要抬着棺材,送殡的人跟着一起绕村里的路走一圈,然后再绕大概3公里的公路,才会让棺材上灵车。而且路面上走的时候,所有乐队不能断,必须从头到尾演奏。且每走一段路都要停棺,让子孙跪下来哭。我去送过我干奶奶,一路上跪的膝盖都快肿了。

传统的葬礼有哪些仪式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农村葬礼有什么仪式这十五个俗语你听过几种呢,农村习俗俗语大全集》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湖泊钓鱼看到远方有只挣扎鸭嘴兽 近看才发现是落水袋熊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世界十大超重口味禁播恐怖片 充斥着暴力美学胆小勿入

下一篇:世界10大奇葩法律规定 早上慢跑能触发战争?(意想不到)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