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发布时间:2023-09-04 05:1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牛头怪甲龙是一种甲龙科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具有非常原始的甲龙颅骨特征,外形类似现代的牛头,在额头的两侧和眼睛下长有尖角,第一批化石出土于蒙古国的沙漠地区,后被走私,最终被美国加州博物馆买下研究。

牛头怪甲龙的体型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牛头怪甲龙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3米,最长的据推测也可能只有5米而已,在770多种目前已经发现的恐龙中仅排名457位,大小和纤手龙、爪巴龙以及贝恩角龙类似,相当于现代的一只亚洲象大小。

牛头怪甲龙的外形特征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牛头怪甲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颅骨非常像一只强壮公牛的脑袋,不仅在头上长有一对非常修长且尖锐的大角,而且它的鼻孔也非常硕大,再搭配上眼眶下方的骨质突起,简直就是一头活脱的现代牛,而这样的脑袋在戈壁发现的多种甲龙中是非常罕见且原始的。

牛头怪甲龙的化石发现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牛头怪甲龙的第一具化石获得的方式非常的奇特,据说是当时由化石贩子非法走私化石到美国后才被发现,最终被加州的一所博物馆买了下来,但是当时化石的发掘地并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它可能是来自亚洲地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暂时由美国保管的,直到2013年的时候,美国和蒙古国联合科考队在蒙古的戈壁火焰崖上发现再次发现了牛头怪甲龙的化石,这才最终确定了它的所在地。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并且第二次发现的牛头怪甲龙化石中还包含了完整的颅骨,甚至还有皮内成骨化石,可以说这一次对于牛头怪甲龙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而发现牛头怪甲龙化石的地层也确定为了蒙古国的德加多克塔组,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在甲龙科恐龙中的演化位置,被认为和美甲龙、多智龙等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大拿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的纤角龙科恐龙,诞生于72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3米,最大特点就是长有鹦鹉鸟喙状的嘴巴,并且颈后部带有短颈盾,鼻部长有小角,第一批化石是出土于北美洲美国的蒙大拿州境内。

蒙大拿角龙的体型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蒙大拿角龙属于角龙下目中比较原始早期的恐龙品种,所以它的体型非常小,体长只有3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457位,大小类似于现代的一只狮子,与纤手龙、爪巴龙以及阿特拉斯科普柯龙有着相似的体型。

蒙大拿角龙的外形特征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蒙大拿角龙具有很多早期角龙类恐龙的特点,比如它的指爪都是尖锐的,而不是蹄形的,它的上颌部还长有牙齿,而不是像大部分衍化角龙一样无齿。并且它也长有颈盾,嘴巴也像大部分鹦鹉龙科恐龙一样,上颌尖锐且内勾,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特征,比如它的鼻部长有的角非常细小且圆润,尾巴上还长有长棘,能够起到物种间相互辨识身份的作用。

蒙大拿角龙的生活习性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蒙大拿角龙和大部分的角龙类恐龙一样,都是属于植食性恐龙,不过由于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并不多,所以科学家推测蒙大拿角龙以当时的一些优势植物为食的可能性更大,比如蕨类植物、松柏类以及苏铁等,同时它们的鹦鹉鸟喙状嘴巴也能更好的切割更坚硬且具有韧性的树叶。

蒙大拿角龙的化石发现

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

蒙大拿角龙的第一块化石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水牛湖周围发现的,当时是由巴纳姆·布朗首次发现,这批化石并不完整,其中包含了颅骨、盆骨、脊椎骨以及后肢部分骨骼,不过在1935年他还是将这些化石宣布为纤角龙下的种属,直到之后由查尔斯·斯滕伯格再次发现了更多的纤角龙化石,最终才察觉到蒙大拿角龙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种属。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牛头怪甲龙:蒙古小型恐龙(长5米/颅骨酷似牛头)》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武则天墓有多少陪葬品 至少500吨顶级宝物(无人敢挖)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巨型蜥脚类恐龙:扶绥龙 光是髋骨长度就有145厘米

下一篇:小型兽脚龙:埃氏哈兹卡盗龙 体长仅70厘米(前肢长有鳍)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