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发布时间:2020-03-01 15:17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2019年5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宫城中北部建筑基址(编号为一号基址和二号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的全部学员也参与了本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

  一号基址位于宫城中部偏北,东向中轴线北侧的自然高地上。该基址有辽、金两期大规模营建。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 一号基址发掘后全景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二号基址全景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一号基址夯土墙内础石磉墩关系

  辽代始建的一号基址是一座大规模的东向建筑。基址由夯土台基和残存殿身组成。夯土台基平面近方形,边长宽约51米、高度1.96米。东侧中部突出一个长方形月台。殿身残存遗迹包括墙体、柱网结构及其基础和地面等。殿身通面阔35.5米、通进深32米。其平面布局为殿身面阔9间、进深8间,四周设有一周围廊。夯土台基的基槽打破黄色生土而建。殿身柱网基础打破夯土台基作磉墩,其上置平石柱础以承木柱。辽代一号建筑主体一直沿用,仅东侧月台南北两侧加宽。室内地面有过垫土抬高等改建。

  到金代,辽代营建的殿身毁废,仅存夯土台基。在原有夯土台基北部,重建一座南向金代建筑。建筑由台基和殿身局部组成。台基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面阔约19.6米、南北进深17米,由废弃杂土堆砌而成。南、东、西三面边壁用青砖包砌,磨砖对缝。台基南侧中部修建有包砖五瓣蝉翅慢道。殿身保存较差,仅存局部柱础、柱洞,推测为面阔3间、进深3间的平面布局。

  二号基址位于宫城西北部排房建筑群的中心位置。经考古发掘,二号建筑基址有辽、金两代四次较大规模的营建,由晚至早依次编号为JZ2A、JZ2B、JZ2C、JZ2D。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二号基址北侧廊庑

  二号基址在辽代是一座东向建筑。JZ2D为此地生土始建的辽代建筑。现仅存台基底部局部夯土。JZ2C是二号建筑基址最重要的一次营建。JZ2C为一座东向的宫殿建筑,南、北两侧建有挟屋,四周设有廊庑,围合形成一组大规模的建筑院落。仅存夯土台基和殿身柱网基础部分。夯土台基南北面阔约31.4米、东西进深约23米、高2米。台基四面边壁包砌长方形砖,其外作砖铺散水。殿身平面布局为面阔7间、进深4间的“金厢斗底槽”。正殿南、北两侧设有挟屋,与两侧廊庑连接。北侧破坏严重,南侧保存略好。挟屋夯土台基边壁包砖,其外作砖铺散水。磉墩共6个,呈南北3列,东西2排。廊庑有3列东西向磉墩(或础坑)分布,进深2间。廊庑外墙(南侧)系用土坯垒砌墙体,内壁涂红色墙皮,外有包砖。挟屋和廊庑间设有通道,其内侧拐角尚存一砖砌慢道。做法为五瓣蝉翅慢道切半,直边与廊庑相接。

  JZ2B为南向建筑,对原有夯土台基东、西、北三面进行削减,西北角进行补筑而建。JZ2B与排房院落同期,均为金代建筑。JZ2A是在JZ2B基础上补修改建,坐北朝南,四周有不规则的排水沟。台基南侧设有出入通道。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一号基址(辽代)瓦当

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二号基址(金代)瓦当

  2019年辽上京宫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推进辽上京城址布局的研究。新发现的宫城西北部一号和二号建筑基址,均为大型东向建筑。二号基址所在的长方形院落布局,四周廊庑围合,正殿位于院落后方,坐西朝东,两侧有挟屋与廊庑相接。这是继宫城东向中轴线上一号殿院落之后,经考古发掘确认的第二组宫殿院落,增进了对宫城宫院布局的认识。

  其次,丰富了辽上京城址时代沿革的内容。本年度发掘的2座大型建筑基址都是辽金两代建筑重叠。辽代大型建筑基址朝东而建;金代建筑体量明显变小,并且改为南向。反映了辽代都城到金代地方城的沿革情况。

  第三,增加了辽上京宫殿建筑的新类型。一号建筑基址位于辽上京皇城东向中轴线的北部,地势高,位置重要。此建筑东向,体量较大,柱网布局和室内结构独特,表明其建筑性质特殊,且十分重要。一号建筑基址可能是辽代宫廷内重要的楼阁式建筑之一。

  2019年的考古工作为辽上京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提供了新的学术依据。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辽上京遗址宫城内发现大型宫殿基址》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考古成果公布:金沙江中下游约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下一篇: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